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3日訊 在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特別節目——《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藍皮書》線上發布會于今日下午舉行。本次發布會是中國經濟網、中國平安、平安銀行積極響應中國人民銀行號召,以及中國銀保監會組織開展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而舉辦的一場重磅線上活動。發布會上,平安銀行廈門分行內控經理吳桂丹就金融消費者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出了解答。
近來面對疫情沖擊,很多金融機構都推出了抗疫專項理財產品,多數消費者可能也因為疫情影響更加重視財產的支配和未來保障的問題,但也容易在慌亂中做出一些激進的投資選擇。
吳桂丹稱,平安銀行一直倡導消費者應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購買適合的理財產品。近年來,平安銀行通過金融科技創新,使產品銷售流程和“雙錄”有效銜接,實現了銀行業務人員銷售資質系統化管理、客戶風險偏好與產品風險等級相匹配以及銀行產品銷售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通過智能化管理,為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提供了更貼心的守護,讓消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理財產品選擇要考慮的因素,結合個體的情況匹配更加合適的產品。
吳桂丹提醒消費者,面對此次疫情的沖擊,投資者在以后的投資計劃中還應把“不可抗力”因素考慮進去,在投資時應保障自己的資金流動性,留存一定的先進類資產以保障特殊情況下的日常生活開支。選擇產品時,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投資者應選擇更為穩健、具有避險性質的產品。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