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8日訊 昨(27)日晚8點,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安博士公益課堂推出第八課《互聯網貸款和理財如何“防坑破套”?》準時播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少消費者會通過互聯網APP投資理財產品。陸金所平臺科技中心技術運營與信息安全部總經理吳開劍提醒消費者,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要注意防范三種常見的詐騙活動。
吳開劍介紹稱,常見的互聯網理財詐騙活動主要有三類。
一是詐騙分子謊稱只賺不賠。不少消費者曾經有這樣的經歷,被陌生人加到一些投資理財群、期貨群或者證券群,并聲稱他們提供的產品是穩賺不賠的,或者說有非常高的收益。吳開劍表示,若看到類似推薦,一定要第一時間將其拉黑,這類行為明顯是詐騙。
二是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吳開劍介紹稱,有詐騙分子會冒充公檢法,要求消費者配合洗錢案件的調查。“一般碰到這些情況我們第一時間把電話掛掉,不去理睬即可。”
三是詐騙分子利用最近的疫情獲取消費者的信任。詐騙分子往往謊稱自己手上有很多防疫物資。對于這類詐騙活動,吳開劍推薦消費者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疫物資即可。
同時,吳開劍強調消費者應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以免個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
第一,有消費者會將身份證、銀行卡等相關物品拍照后存入手機中保存,對這類信息,使用完以后要及時刪除。
第二,使用一些網站、APP時,不需要提供的信息盡量不要提供,以免有網站、APP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第三,不要隨意點開親朋好友發來的鏈接,防備被不明鏈接收集個人信息。
第四,消費者的金融帳戶密碼和非金融帳戶密碼要加以區分。非金融網站的安全防護水平和防護能力與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安全的防護等級完全不同。以免黑客攻破非金融賬戶密碼后,用相同密碼破解金融賬戶。
安博士公益課堂
安博士公益課堂是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的指導下,共同推出的“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系列公開課。通過創新公益宣傳模式,引導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互動,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樹立正確金融消費理念,引導理性消費投資;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及時進行風險提示;營造風清氣正的金融互聯網生態,從中發現和表彰一批“金融好網民”。平安銀行作為安博士公益課程的戰略合作單位,為節目提供了很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專業知識。
安博士公益課堂將邀請長期從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士和金融行業的權威專家,向消費者傳遞各類金融知識,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責任編輯:蔣檸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