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6日訊 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首期節目于今晚20:00準時開講。本期節目的話題是“抵制‘暴利’誘惑,防范非法證券期貨”。針對打著“高科技”的旗號,聲稱“只賺不賠”的股票買賣推薦行為,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晶在節目中建議投資者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識別這樣的行為是否屬于違規。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晶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打開電腦或者手機的時候看到與股票買賣推薦、證券投資咨詢相關的軟件或手機程序的廣告。杜晶表示,作為普通投資者,可以從三個方面對類似情況中的違法行為進行識別:
第一,相關軟件或手機程序是否屬于“薦股軟件”?第二,軟件銷售方、提供方或相關機構是否獲得了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許可,相關從業人員是否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第三,軟件的銷售方、提供方或者相關主體在銷售或者提供軟件或者相關服務的過程當中是否出現了保底、保收益或者類似的收益承諾。
那么,什么是“薦股軟件”呢?據杜晶介紹,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規定,薦股軟件是指具備下列一項或者多項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功能的軟件產品、軟件工具或者終端設備。如提供涉及具體證券投資品種的證券分析建議或者預測,或者提供具體證券投資品種的選擇建議,或者提供具體證券投資品種的買賣時機建議,或者其它類似的投資分析、預測或者建議。
杜晶特別提醒,如果相關軟件產品、軟件工具或者終端設備,僅具備證券信息匯總或者證券投資品種歷史數據統計功能,但不具備上述提到的這些具體的建議分析功能的,就不屬于“薦股軟件”的范疇。
杜晶表示,“薦股軟件”雖然名為“軟件”,但在形式上,可能表現為電腦程序、手機程序或者其它的電子移動設備程序,甚至可能是一個終端設備本身。它的實質特點在于:向投資者提供涉及具體證券投資品種的買入時間或價格建議,賣出時間或價格建議,或者其它具體的投資建議。
此外,只要是向投資者銷售或者提供“薦股軟件”,并且直接或間接獲得經濟利益的,就屬于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既然是證券咨詢業務,就應當經中國證監會的許可,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牌照。除了機構應該取得業務牌照之外,相關從業人員還應該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因此,在相關機構未取得業務牌照、相關從業人員未獲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前提下,利用“薦股軟件”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活動,就屬于違法行為。
杜晶還指出,證券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交易行為,投資者在知悉真實、準確、完整信息的基礎之上,應該對自身的投資行為自負風險。所以,如果相關主體在銷售或提供“薦股軟件”或相關投資咨詢服務的過程中,向投資者承諾“保底保收益”或者作出其它類似的收益承諾,都屬于違反了證券法律制度的行為。投資者應該對這種行為予以高度的警惕。
杜晶用一句話總結了“薦股軟件”和證券投資咨詢活動當中違法行為的識別要點:“薦股軟件要有牌照,保底保收益是圈套”。
關于《金融消保大咖說》
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讓不法詐騙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機,給我們的金融財產安全造成隱患。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今年繼續推出12期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群眾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責任編輯: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