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 今晚8點,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第十一期節目準時播出,本期節目的話題是“保護個人信息,守衛財產安全”。平安銀行上海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部負責人顧振華表示,金融機構作為守護保衛國民經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對信息安全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無論是根據外部監管的要求還是內在自身經營管理的要求,金融機構均將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平安銀行上海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部負責人顧振華
顧振華表示,造成信息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信息泄露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我國近年來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各類APP、網站、游戲、論壇也不斷推陳出新,個人每一次每一分鐘上網的信息都成為海量大數據中的一部分。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有10億網民,而與互聯網迅猛發展相對應,機構對個人信息的保管處理、個人對自身信息的保護、從業人員對所接觸客戶信息的無序使用等,都可能導致信息的泄露。
其次,信息化也加速了信息的傳播。信息化為生活、工作帶來極大便捷,但這也帶來信息泄露的隱患。比如消費者在網上發布一條租房信息,很快便能如愿租到心儀的房子,但是在租到房子后仍不斷有不同的陌生人打電話尋問是否租房,甚至是否買房。這說明消費者的信息已經同時被其他中介、其他的渠道、或者公司獲取了。
顧振華指出,近些年,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關注度日益提升,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制度建設層面都在陸續完善。例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就是將個人信息問題作為一項單獨內容進行說明,對金融機構使用、保留金融消費者信息的條件、要求都有詳細規定。另外2021年11月《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更是對各方有了明確的管理要求。
對于金融機構如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顧振華介紹,以平安銀行為例,從公司的戰略管理要求到業務一線操作規范,從內部嚴格的客戶信息操作授權機制到對外合作機構的信息安全管控,均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體系及內控合規的制度規定,對涉及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權益的員工、合作機構等,都采取零容忍態度,對造成損失的也會相應追究民事乃至刑事責任,以充分保障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權。
除了制度操作層面,顧振華稱,平安銀行每年都投入大量的時間、預算、精力放在信息安全保護的系統建設、宣教培訓方面,根據客戶的年齡、文化、喜好等特點,提供漫畫、語音、視頻、文字等各種宣傳形式。
“另外,平安銀行每年也會積極配合公安提供相關信息及線索,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但由于銀行的偵查手段及掌控信息有限,加上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越來越狡猾,很難直接、快速、有效地提供相關的線索,還需要聯動公安與其他同業共同配合支持。”顧振華表示。
關于《金融消保大咖說》
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讓不法詐騙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機,給我們的金融財產安全造成隱患。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今年繼續推出12期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群眾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責任編輯:韓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