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6日訊 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節目于今日播出,本期節目的話題是“遠離洗錢犯罪 守護幸福生活”。
說到洗錢,不少人會覺得跟老百姓沒什么關系,干“大買賣”的人才有可能洗錢。事實上,洗錢和反洗錢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近年來,公檢法公布的案例顯示,不少人因為出借自己的金融賬戶幫助洗錢被判洗錢罪。
平安集團法律合規部反洗錢經理計宏表示,金融賬戶既是大家平時進行金融交易的重要工具,也是國家進行反洗錢資金監測以及審理經濟類犯罪案件的重要偵破途徑之一。
計宏 平安集團法律合規部反洗錢經理
“我們一旦進行了賬戶的出租、出借,其實就相當于把我們自己的身份借給了不法分子使用。犯罪分子就可能利用我們的身份來進行不法活動。”計宏強調,不出租、借自己的賬戶既是每個公民對自己權利的保護,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事實上,洗錢的犯罪手法不僅有出租、出借金融賬戶,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即用自己的賬戶幫助他人提取現金。
計宏解釋稱,切斷資金流是犯罪分子比較常用的洗錢方式,現金被取出后,犯罪分子就可以攜款潛逃。“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平臺會發布取現任務,親戚朋友會請求我們幫忙用自己的賬戶取現,對方會返回一部分利息或傭金。”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幫忙取現存在風險,用自己的賬戶接收來歷不明的資金也蘊含風險。計宏表示,幫助他人接收資金,實際上是協助犯罪分子完成他們的資金交易鏈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被協助的犯罪分子落網,那么幫助他的你也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哪怕你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犯罪分子完成的資金轉移。”
計宏強調,大家要切記規范使用金融賬戶,在進行金融交易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同時配合金融機構做好反洗錢的相關工作。比如,提供自己準確、完整的信息,做好身份識別,必要時如實配合資金用途調查等。
節目簡介:
《金融消保大咖說》節目是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推出的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2022年計劃播出10期。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群眾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