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 妍
7月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存量規模持續增長。根據普益標準最新披露數據,截至7月12日,7月份以來銀行理財規模累計增加1.28萬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7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是跨季效應,即6月末理財資金回表,跨季之后慣性反彈。其次是由于銀行存款利率持續走低,較高利息的存款產品更為稀缺,可能有一部分存款轉換為理財投資。展望下半年,銀行理財規模將保持穩中略升的態勢。
數據顯示,上周(7月8日至7月12日)各類理財產品規模基本維持增長態勢。具體而言,固收+類產品規模增長最多,其中不可投股票固收+、可投股票固收+類產品規模分別較前一周增長440億元、211億元,至8萬億元、8.4萬億元;其次是純固收類產品,規模較前一周增長143億元,至4.3萬億元;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較前一周增長129億元,規模增至8萬億元。權益及偏股混合型產品規模較前一周微降1億元,至833億元。
分產品運作模式看,短端理財產品為上周擴容的主力,其中,最小持有期型產品規模較前一周增長591億元,至6.6萬億元;其次為日開型產品,規模較前一周增長308億元,至11萬億元。上周長端產品規模變動較為分化,其中,定開型產品規模較前一周增長229億元,至5.3萬億元;而封閉型產品規模較前一周下降110億元,至5.6萬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以來銀行理財規模回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宏觀經濟運行穩步向好奠定理財行業發展基礎。二是部分存款資金轉移至理財市場。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手工補息、智能通知存款等加強治理力度,幫助銀行壓降負債端成本,保證凈息差水平位于合理區間,居民存款利率下行趨勢較為明顯。銀行理財作為穩健型投資產品,更受投資者青睞,成為居民存款搬家的重要替代。三是季初理財規模上漲存在一定季節效應。
對于今年下半年銀行理財規模變化的趨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凈息差一季度末已經下滑至1.54%,綜合銀行負債與凈息差壓力考量,今年三季度,市場很可能再度迎來存款利率的新一輪調整,理財性價比會更加凸顯,預計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集中沖量,或能沖擊31萬億元的關口。
杜陽認為,未來理財產品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隨著我國經濟逐步復蘇,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改善,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上升,將推動理財產品規模增長;二是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適度寬松,市場流動性較好,有利于理財產品規模的擴大;三是金融創新不斷涌現,理財產品種類豐富,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需求,進一步推動其規模增長。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