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一系列提振市場經濟的政策推動下,權益類投資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市場出現一輪存款搬家、理財搬家現象,這種現象是否會持續?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業內人士。
產品費率下調
今年以來,國有大行紛紛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一度受到投資者青睞。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在資本市場維持較高景氣下,比價效應或難以像上半年那樣再度支撐理財規模高增。在零售端,理財收益率較存款的比較優勢或難敵權益市場“財富效應”。
在今年上半年整體居民風險偏好低位,疊加債券牛市的環境下,理財業績展示具有較強吸引力,有利于固定收益類理財規模增長。截至2024年6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7.6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6.88%。
王一峰表示,當前居民風險偏好在股市“財富效應”提振下有所抬升,對于固定收益投資的價差也趨于鈍化;與此同時,在“股債蹺蹺板”擾動下,隨著9月下旬以來債券市場震蕩調整,理財收益中樞較前期有所下降。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10月22日,全市場理財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降至2.49%,相較于上半年動輒3%以上的收益率水平,收益吸引力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多款理財產品進一步下調費率,從側面說明當前居民端理財規模增長相對乏力。不過,部分企業資金可能由“類活期”的協定、通知存款進一步向定期存款或表外非銀產品等形態遷移,這類資金通常追求確定性較高的利息回報,有利于對公理財規模擴張。
投資預期改善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6.6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85萬億元。此外,銀行理財市場在2024年6月末存續規模達28.52萬億元。不過,受近期股市回暖影響,居民投資預期明顯改善,出現存款、理財資金加快向股市分流的跡象。
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金融團隊主管李佩珈表示,數據顯示,工商銀行銀證轉賬凈值指數在10月8日升至54.88,較9月30日增幅達228.43%。近期,該指數雖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正增長。未來一段時間,在存款利率下調的背景下,存款仍有加速向股市轉移的可能性。
李佩珈表示,從居民存款看,9月新增居民存款2.2萬億元,雖仍然較高,但主要是由于存款季末回流效應導致,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都是存款多增大月。事實上,相比上年同期的2.53萬億元,少增3316億元,表明存款正在流向其他投資理財渠道,這一點也可從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長數據得到驗證。預計10月份,非銀金融機構存款仍會保持多增態勢。
可以看到,在近期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政策出臺后,權益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使得存款、理財悄悄搬家。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表示,由于市場情緒主要受行情波動影響,近日隨著股市出現波動,資金搬家現象有所放緩。從短期來看,當前市場環境及政策導向對股市的刺激作用或將延續,而長期趨勢取決于市場變化、監管政策的落地及投資者行為的變化。
李佩珈表示,商業銀行應強化理財資金對股權投資的對接,豐富權益投資策略,提升獲取超額回報的能力。同時,平衡投資者與權益產品之間的風險和收益期望,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含權理財升溫
近年來,銀行理財規模逐漸擴大,從投資者風險偏好角度看,含權益類投資產品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然而,從我國銀行理財產品類型看,截至今年6月,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7萬億元和0.04萬億元。
隨著市場回暖,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著手布局權益類理財產品,期望打開新的收益空間。據不完全統計,近期部分理財子公司旗下理財品牌的含權產品募集規模已達1000億元。
近期,年內權益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明顯增多。普益標準研究員楊劍超表示,從新發行的權益類產品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類:第一類是中資機構的權益類產品,主要面向私募客戶銷售,這類產品數量不多。第二類是外資行的產品,數量較多,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這類產品的運作模式是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投資于境外基金。理財公司布局權益類產品的目的主要是拓寬產品線,滿足特定投資者需求。另外也有提高權益類資產管理水平的考量。
市場情緒回暖,A股市場表現強勁,含權類理財產品的配置價值顯現,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董丹濃表示,含權類理財產品面臨更大風險及不確定性,理財公司在布局權益市場時,應加強風險管理,通過創新產品、提升投研能力等舉措,穩妥拓展含權類理財產品市場。
理財更加重視含權產品布局是大勢所趨。伴隨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不斷邁向縱深,疊加機構客戶拓展、養老金賬戶制建設等業務機會,從中長期來看,理財公司將進一步做大資產管理規模并提升權益投資占比,持續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從短期來看,理財拓展權益類投資面臨一些現實挑戰。王一峰認為,一是居民長期以來對于銀行理財中低風險、絕對收益的功能定位認知較為根深蒂固,需要逐步調優居民對理財產品的認知并持續做好投資者教育;二是從理財公司自身發展看,主要投資優勢在固定收益類資產,在權益類資產投研體系搭建、投資能力建設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權益類投資產品的凈值會隨著市場波動而變化,收益和風險必然相對較高,投資者該如何配置和調整理財產品?
“面對理財市場波動,投資者應保持平和的心態,以理性的目光分析市場走勢,認識到市場波動是正常現象,長期投資的理念有助于穿越周期,減輕短期波動的影響。”董丹濃表示,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投資組合,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也可以配置一些靈活性較強的資產,增強對市場動態變化的應變能力。整體來看,通過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和長期持有的策略,保持對市場動態的關注度,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