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了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并對下階段貨幣政策進行了展望。《報告》提出,下階段,將堅定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精準性,為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今年8月份、9月份,部分宏觀指標邊際走弱,市場信心持續較弱。為提振市場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9月24日,央行宣布了一攬子支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增量金融政策,進一步提升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攬子政策發布實施以來,各界給予了積極正面評價,有力提振了社會信心,對促進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發揮了較好作用。
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多,世界增長動能總體放緩,國內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但我國經濟基本面堅實,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并未改變,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積極應對。
對于下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報告》強調,“堅定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同時在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把握好利率、匯率內外均衡,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制度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進行具體部署。
《報告》的專欄文章《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體系的回顧和展望》中指出,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迅速發展,符合貨幣供應量定義的金融工具范疇發生了重大變化,有必要動態完善。
文中還提到,“人民銀行正認真研究貨幣供應量統計修訂的方案,未來將擇機發布并適當進行歷史數據的回溯”。
市場專家認為,央行此舉是適應國際貨幣統計規則的客觀需要,主要是為了提高貨幣反映經濟活動變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
文中表示,下階段,我國貨幣政策框架將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把金融總量更多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注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不斷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有效性。
近年來,我國直接融資加快發展,融資結構變化對金融宏觀調控產生了深層次影響。
《報告》中設置了兩篇專欄文章——《直接融資發展與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維護競爭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傳導》,前者介紹了直接融資發展背景下的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數量目標的淡化,后者則介紹了央行改善政策利率傳導的近期舉措和下階段政策方向。
前述業內專家表示,總的看,我國政策利率是能夠有效傳導的,貸款利率穩中有降,保持在歷史低位。但目前在維護競爭秩序和利率政策執行層面仍有完善空間。這些年來政策利率調整對銀行凈息差影響是中性的,過度競爭才是銀行業凈息差不斷收窄背后的重要驅動因素。未來銀行還應進一步提升定價能力,理性有序參與市場競爭。
“未來直接融資發展是大趨勢,貨幣政策框架也會相應調整優化。”前述市場專家表示,一方面,隨著結構轉型加快,直接融資與新動能更加適配,發展總體加快。但由于金融市場產品和傳導鏈條更加復雜,央行調控金融總量的難度會不斷上升,淡化數量目標是必然趨勢。另一方面,未來會更加注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央行一直在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思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存貸款利率已全面放開,未來要在“形得成”和“調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機構提升自主理性定價能力,“調得了”著眼于利率政策要更好服務于宏觀調控職能,盡可能緩解影響利率調控的約束。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