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以來,市場出現了顯著的反彈。展望后市,哪些方向有望成為后續的反彈先鋒?是基本面更強的方向,還是前期的超跌標的?是成長領銜還是價值回歸?通過對近五年市場幾輪反彈區間的歷史回溯,去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2019年1到4月、2022年4月底到7月初、2022年10月底到2023年4月初、2024年2月到5月初,是近幾年明顯的反彈區間,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認知。
首先從市值表現來看,一般大盤股率先反彈,但在全區間內中市值表現更佳。上述四次反彈全區間內,中市值表現突出,表明在反彈的過程中,彈性方向有市值中樞明顯下移的趨勢。
其次從業績相關性來看,反彈初期沒有出現明顯規律,但在一個月左右開始,反彈走勢與業績相關性提升,業績增速高的個股表現更強,呈現明確的正相關性。從全區間來看,板塊表現基本和業績正相關,這表明從2019年至今幾輪重要反彈區間內,核心仍是圍繞行業基本面進行演繹。
第三,通過數據梳理,有一個投資的思維定式也被打破。前期表現差的標的未必會在反彈市場中出現向上彈性,即純粹的股價超跌并不是反彈邏輯,核心還是觀察業績預期變化。
歷史數據表明,能夠在市場反彈中出現走勢改變的行業,更多是因為出現了基本面的顯著改善。比如2019年初,電子行業受益于全球半導體周期向上、無線藍牙耳機銷售放量帶來的基本面改善,非銀金融受益于當年科創板開設給券商板塊提供更強的業績預期,類似的還有建材和家電受益于2019年初經濟小陽春房地產回暖。2022年5-7月的汽車和新能源車,2023年年初的食品飲料以及今年上半年的電子行業皆是如此。
而在反彈前后均能持續強勢的,都有較強的基本面或者預期支撐。比如2019年初的農林牧漁產業、2022年5-7月的煤炭和年底計算機板塊均驗證了反彈的核心邏輯。
總體來看,在全反彈區間內,業績困境反轉、延續景氣的方向更有望得到資金偏好。結合中報業績改善情況以及未來三季報業績預期,業績連續改善的電子、創新藥、工業金屬、化工、養殖,以及業績拐點可能已經出現的創新藥、家電、汽車有望成為后續的反彈先鋒。
農銀匯理基金經理 魏剛
風險提示:上述資料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或發售或邀請認購任何證券、投資產品或服務。所刊載資料均來自被認為可靠的信息來源,但仍請自行核實有關資料。投資涉及風險,不同資產類別有不同的風險特征,過去業績并不代表未來表現。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