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保險資管圈歷來是一個低調的聚合體。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險資運用余額已達30萬億元,手握重金的他們備受市場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就權益投資話題與多位保險資管人士進行交流,了解到險資最新權益投資動態。
對于近期受市場追捧的高股息策略,多位保險資管人士表示,高股息資產提供的穩定分紅現金流與險資特點天然匹配,一直是保險資管權益投資的重要配置策略。近年來,在資產荒背景下,他們進一步提升了高股息資產配置比例。
不少保險資管人士還提到新質生產力這一熱詞,他們表示將著眼于經濟中長期發展方向,圍繞新質生產力進行布局,包括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
瞄準高股息資產
“今年,壽險公司給我們帶來了幾百億元新增資金,資金配置壓力較大。”南方地區某中小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站在投資角度,我們不希望負債端有較快增長。”
該公司面臨的壓力或許是大部分保險資管機構面臨的共同問題。記者調研了解到,近兩年,保險產品受到投資者關注,不少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就投資端而言,多位保險資管人士表示,在資本市場波動、長期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險資金配置壓力較大,權益投資仍是博取超額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權益市場持續調整的當下,能夠提供穩定分紅收入的高股息資產受到市場青睞,機構樂于在這個領域抱團取暖。事實上,在高股息策略“爆火”之前,高股息資產就一直受到保險資管的關注。記者在調研中獲得的信息是,不少保險資管機構近期提升了高股息資產配置比例。
“有產生大量現金的能力并且能夠進行較高比例分紅,才能稱之為高股息資產,它們可以被看作產生現金流能力強且估值不高的標的群。”某中外合資保險資管機構權益投資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是因為今年大家都愿意做高股息策略,我們才去關注,而是因為在市場波動下,高股息資產有很好的抗風險能力。”
“保險資管行業很早就在做高股息策略,我們公司從2019年開始強調高股息策略,將高股息資產作為一類重要的資產進行配置。最高時,高股息資產占權益投資比重的半壁江山。”北方地區某中小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介紹。
某中外合資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表示:“公司從2021年開始做高股息策略,后續逐漸加大了配置比例,從2021年到現在,足足增加了7個百分點。”
某頭部保險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高股息資產在公司權益配置中占三分之一左右。高股息類資產具有股價波動不大、分紅收益相對固定的優勢,符合保險資金的收益要求,在上市公司分紅機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運用高股息策略的資金體量會在險資領域持續壯大。”
多家保險資管人士表示,未來或進一步加大對高股息資產的配置。上述中外合資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說,從緩解壽險利差損的角度看,還是需要依靠權益投資博取超額收益,“我們算過一筆賬,如果國債收益率繼續下跌,公司的凈資產會減少,如果想要補上這部分損失,只能依靠權益市場。”
配置高股息資產,不僅是為了滿足收益需求,在新會計準則影響下,也有助于平滑股價波動對險企當期凈利潤的沖擊。華創證券金融業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徐康認為,在新會計準則下,更多權益類資產以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計量,加劇報表波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險資權益配置。通過指定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或者權益法計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持有標的股價波動對報表的影響。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對高股息資產的投研方面,部分保險資管機構在權益投資部門下設置了專門價值紅利小組,也有保險資管機構嘗試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搭建包括股票分紅率等在內的指標體系,構建紅利策略。
“南下”尋找機會
在權益投資方面,保險資金除了投資A股之外,還在港股市場尋找機會。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表示,近期加大了對港股的配置。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明顯加快入場步伐。截至7月10日,南向資金凈流入3890.18億港元,已超過2023年全年凈流入金額。
“南下買港股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險資。”上述南方地區中小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某種程度上,股息具有債券屬性。長期來看,高股息資產是一種‘類固收’資產。港股里有些標的股息率超過10%,即使在減去紅利稅之后,收益率仍然可觀。壽險資金有穩定的增量現金流,在股市下跌時也會保持買入,長期來看,可以實現的超額收益比較明顯。”
“今年一季度,港股出現一波下跌,公司抓住這一時機配置了很多港股高股息資產。”一位中小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不過,也有保險資管人士認為,盡管港股估值相對較低,但在選股時需要保持謹慎。“如果看好的港股波動率較小、安全邊際較高,我才會考慮買入。”另一位頭部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說,如果對港股不熟悉,僅僅覺得便宜而入手,不一定會獲得好的回報。
據記者了解,當前保險資管機構主要通過港股通、QDII配置港股,也有部分保險資管機構在香港設立了子公司。
上述北方地區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市場波動較大,公司在A股和境外權益投資上嘗試進行一體化管理,A股投研團隊和境外投研團隊定期進行交流和互動,以便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
密切關注新質生產力
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向記者表示,除了做好傳統的固收投資、高股息策略投資之外,還將沿著新質生產力方向進行布局,加強投研投入,發揮耐心資本優勢。
上述北方地區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表示,在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提出之前,公司就聚焦國家發展戰略,沿著這一方向進行投資。近兩年,公司已經落地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等領域。醫療醫藥也是公司一直以來重點投資的賽道,一方面是看好其投資機會,另一方面是可以和保險主業產生協同效應。
上述中小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在圍繞五篇大文章中的養老金融進行布局,主要投資于醫藥行業;此外,在先進制造方向也有布局。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部分新興行業回報周期長、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與保險資金要求穩定可預期回報之間存在一定矛盾,還需改變傳統投資思維、加快投資模式創新和投研能力建設,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險資需要轉變傳統的投資思維方式。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近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僅僅著眼于短期的、即時的業績和回報,還要進一步建立客觀、有效的未來價值評估思維與體系。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包容創新失敗;創新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經濟活動,需要構建容錯糾錯機制、整體回報思維和短中長周期結合的考核方式來把握科技創新在整體層面和未來時段的高收益。
“保險資金規模大、負債端穩定、久期較長,是耐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新興行業存在投資難度較大、缺乏穩定現金流的問題。另外,相關行業政策不太穩定,與傳統行業相比,投資難度大一些。”某頭部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坦言,在支持新質生產力方面,該公司在投資模式上進行創新,通過設立S基金的方式投資于科技創新企業,在保險資金審慎運用和支持科技創新上尋求平衡點,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此外,還需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國壽資產副總裁于泳近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內部成立了專注于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科技行業的跨部門投研互動小組,加強對科技相關產業的全面理解與認識,促進提升科技領域的投資比重和決策質量。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