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笑寒
近期,保險資管公司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陸續發布。
據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統計,今年以來,截至7月23日,共有16家保險資管公司登記資產支持計劃38只,同比增加6只;登記規模達1337.27億元,同比下降23.3%。
受訪專家表示,登記數量和規模的變化反映了基礎資產類別的變化。由于險資資產支持計劃投資的基礎資產類別由租賃金融、供應鏈等方向轉向小微貸款、消費金融等相對具有“小額分散”特點的基礎資產,使得年內資產支持計劃出現了數量增加、規模縮減的趨勢。未來,資產支持計劃作為險資資產配置的轉型方向之一,有望在數量和規模上繼續增長。
基礎資產類別不斷拓寬
資產支持計劃業務,是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作為受托人設立支持計劃,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受益憑證的業務活動,常被稱為“險資版ABS”,被定義為非標資產。
從規模來看,單支資產支持計劃最高登記規模為70億元,多數集中在10億元至50億元區間。比較來看,去年同期,單支資產支持計劃最高登記規模為100億元,多數集中在20億元至80億元區間。登記資產支持計劃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保險資管公司有6家,最高達220億元;而去年同期資產支持計劃登記規模在百億元及以上的保險資管公司為9家,登記規模最高達320億元。
截至7月23日,登記資產支持計劃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6家保險資管公司分別為光大永明資管、大家資產、民生通惠、國壽投資、百年資管、平安資產,光大永明資管的登記規模最高。
從險資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的基礎資產來看,其范圍呈現逐漸擴大的特征,從最早的金融租賃債權、供應鏈,逐漸擴展到制造業應收賬款、城投保理債權、消費金融債權等10多個基礎資產類別。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險資在資產支持計劃的規模和數量的變化,反映了基礎資產類別發生的變化。此前險資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基礎資產多為租賃金融、供應鏈融資等方面資產,但近年來逐漸轉向消費金融、小微貸款等基礎資產。這些基礎資產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小額分散。它的單筆金額相較更小,而數量更多,因此今年的資產支持計劃出現了小額多只的特點。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出于流動性的考慮,很多投資人有盤活存量資產的需求,因此保險資管機構也不斷發掘新的資產類別來設立資產支持計劃。
可滿足資產負債匹配需求
近年來,險企投資渠道不斷拓寬,各保險資管機構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也包括資產支持計劃。
在今年5月份施行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提到,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債權、股權、資產證券化產品等多種方式為特許經營項目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資產支持計劃成為當前險企的重要轉型方向。周瑾表示,長期以來,國內市場上可選擇的長期資產相對較少,這與巨量保險資金運用的長期匹配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缺口,而資產支持計劃的期限普遍較長,可以滿足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的需求。從資產組合管理和風險分散的角度來看,資產支持計劃與股票和債券等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因此配置資產支持計劃是有利于優化組合風險收益水平的。保險公司可通過多配置資產支持計劃,實現拉長資產期限和改善資產負債匹配,分散組合風險,優化投資回報和現金流。
展望未來,黃大智表示,從長期來看,資產支持計劃的規模和數量有望繼續上升。一方面,在當前環境下,險資在房地產、地方債等項目的資金到期后,面臨著投資轉型的困境,而資產支持計劃是險資重要的轉型方向;另一方面,險資資產支持計劃底層的基礎資產類別和涵蓋范圍在逐年增長,為險資的投資提供了很好的轉型選擇。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