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擬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35億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可轉換債券,年利率為0.875%。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43.71港元(可予調整)。
中國平安表示,待債券發行完成后,擬將發行債券所得款項凈額用于滿足集團未來以金融為核心的業務發展需求,用于補充集團的資本需求;支持集團醫療、養老新戰略發展的業務需求;同時,用作一般公司用途。
中國平安董事會認為,債券發行有助于優化該集團資本結構以及豐富該集團融資渠道,并為該集團的持續業務發展提供支持。
據《金融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已有17家險企相繼通過增資、發債等方式“補血”。其中,13家險企披露了增資計劃,擬增資總額73.23億元;4家險企選擇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合計225億元。
增資頻次增多 發債需求上升
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渠道一般有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兩種。其中,股權融資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進而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債券融資可補充附屬資本,提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一般來說,向股東尋求增資或引入新股東是最直接的資本補充方式。今年上半年,有16家保險公司的股東直接增資,合計增資額為190.76億元。其中,于2023年發布增資計劃今年獲批完成的增資額為118.42億元,今年披露增資計劃的增資額為72.3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保險公司的增資額度較往年有所降低,更多集中在10億元以內,但增資頻次增多。比如,愛心人壽在年初獲批增資0.58億元后,4月26日再次宣布擬增資2.44億元,若再算上2023年初的增資,近兩年,愛心人壽已有三次增資動作。君龍人壽去年剛剛完成6億元增資,不久前又宣布擬增資5億元。
另外,債券融資憑借約束少、發行周期短、發行成本低等優勢,愈發受到保險公司尤其是大型保險公司的青睞。
近年來,保險公司發行的債券主要包括可轉換債券、資本補充債、永續債。其中,可轉換債券僅限于上市保險公司發行,一如此次中國平安發行的美元可轉債。資本補充債門檻較高,但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是保險公司比較喜歡的融資方式。而永續債能夠補充核心資本,對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更為有效,且沒有到期日限制,利于資金流的周轉,也被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選擇。
2024年上半年,共有兩家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兩家險企發行永續債,合計發債規模達225億元。其中,新華保險發行資本補充債100億元,并于6月20日發行完畢;利安人壽在今年4月、5月和6月,分別發行了三期資本補充債,合計發行規模為30億元。6月14日,太保壽險發行永續債,實際發行總額80億元;6月11日,中英人壽披露,擬發行總額不超過30億元的永續債,6月25日已完成第一期,發行規模15億元。另外,華泰人壽也宣布要發行8億元資本補充債券,不過尚待監管批準。
整體來看,雖然險企發債頻次不多,但從規模上看,是增資規模的3倍!氨kU公司頻繁增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外部的監管壓力和市場競爭的推動,也有源于內部的業務拓展和償付能力提升的需求。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為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保險公司需要通過增資來擴大資本規模,從而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敝袊畔f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如是表示。
融資成本降低 備受市場關注
險企發債熱情在6月份迎來了集中釋放。除了利安人壽再次發行1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新華保險、太保壽險、中英人壽也先后發行了資本補充債券或永續債。對于發債募資的用途,各險企均表示,為了進一步增強償付能力,支持業務發展。
多位業內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主要是債券的票面利率驟減,已跌破2.5%關口。比如,利安人壽于5月末發行的“24利安人壽資本補充債02”,票面利率為2.78%;6月12日再次發行的“24利安人壽資本補充債03”,票面利率已降至2.59%。新華保險發行的1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票面利率僅有2.27%。太保壽險永續債的票面利率為2.38%,中英人壽第一期永續債的票面利率2.50%。
據了解,2019年,保險公司發債成本普遍在5.30%左右,2023年已經降到了3.66%。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票面利率進一步下降。
保險公司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高低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保險公司自身的信用水平,二是整個市場的利率水平。而保險公司自身的信用水平又與其規模、評級等密切相關。在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看來,險企發債利率降低,說明市場對于保險公司的信任度在提高,對保險公司來說,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和負債成本。袁帥預測,隨著市場利率下降,險企發行永續債或資本補充債券的利率可能進一步降低。
盡管險企所發債券的票面利率下降,但仍深受投資者歡迎。以新華保險為例,6月18日,“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100億元,票面利率為2.27%,吸引了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各類投資者踴躍認購,最終認購倍數達2.92倍。中國平安發布發債公告后,不過短短兩日,已有瑞銀集團、東吳證券等機構相繼給出“買入”評級。
短期提升償付能力 長期改善資本結構
今年已披露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176家保險公司中,13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其中,包括5家人身險公司、8家財產險公司。
今年是償二代二期工程三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保險業資本補充需求仍將維持高位。加上資本市場波動較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出現下降,更加需要補充資本金,以增強競爭力和風險防范能力。
“近兩年,資本補充債券頗受保險公司的喜愛。據我觀察,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資本不足以支撐其業務的擴張或發展戰略,或者為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睂ν饨洕Q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從短期影響來看,此舉可以提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緩解流動性危機;從長期影響來看,有助于改善保險公司資本結構,實現長期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但付息和償債壓力會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若資金運用不當或市場環境不利,也可能影響保險公司的信用評級和長期聲譽!蓖鯂姀娬{。數據顯示,2023年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28萬億元,年化財務收益率為2.23%,年化綜合收益率為3.22%。也就是說,保險公司目前的發債成本高于保險行業平均財務收益率、低于綜合收益率。如果保險公司發債獲取的資金得到的收益不夠償還利息,僅僅提升了償付能力指標,顯然并非可持續之舉。
險企發債對投保人有何影響?王國軍表示,“直接影響不大,但有一定的間接影響。比如,保險公司可能提升其服務質量,也有可能增加經營風險!
發債也好,增資也罷,只是保險公司“補血”的一種方式。從長期來看,持續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保險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記者 李丹琳)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