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險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保險欺詐行為猶如一顆毒瘤,不僅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嚴重擾亂了保險市場的正常秩序。
為了增強公眾對保險欺詐的認識,提高防范意識,維護保險市場的健康穩定,近年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積極開展反保險欺詐行動,切實維護行業和廣大客戶的權益。
保險欺詐是指假借保險名義或利用保險合同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主要包括故意虛構保險標的,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等,向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的行為。
常見的保險欺詐類型包括以下幾種:一是故意制造保險事故。例如,故意縱火造成財產損失、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以獲取車險賠償等。二是虛構保險事故。比如,未生病卻偽造病歷申請健康保險理賠,或者謊報財產損失的程度和范圍。三是隱瞞重要信息。在投保時故意隱瞞被保險人的既往病史、高風險職業等關鍵信息,以實現較低保費或順利投保。
保險欺詐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且嚴重的。對于消費者個體而言,欺詐行為一旦被揭露,參與欺詐的個人將面臨法律的制裁,不僅要退還欺詐所得,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給自己的人生留下污點。
從保險行業的角度來看,保險欺詐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得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影響了其盈利能力和服務質量,進而可能阻礙整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社會而言,保險欺詐侵蝕了社會的誠信基礎,破壞了社會的公序良俗。當欺詐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時,會引發公眾對保險行業的信任危機,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了有效打擊保險欺詐,維護保險市場的正常秩序,我國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了保險欺詐的法律責任,對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監管部門也不斷加強對保險市場的監管力度,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對保險業務的審核和監督。
保險公司在反保險欺詐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加強核保環節的風險評估,嚴格審查投保人、被保險人的相關信息,從源頭上防范欺詐風險;另一方面,在理賠環節,進行細致的調查核實,對可疑案件進行深入追查。同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建立風險預警模型,提高對欺詐行為的識別和防范能力。
消費者作為保險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積極參與反保險欺詐行動。在投保時,如實告知個人信息和保險標的情況,避免因隱瞞或虛報信息而引發糾紛。在理賠時,提供真實、完整的理賠材料,不參與任何欺詐行為。
此外,公眾還應當提高對保險欺詐的警惕性,學會識別常見的欺詐手段。比如,對于過于誘人的保險承諾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輕易相信那些聲稱可以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高額保險賠償的信息。如果發現身邊有疑似保險欺詐的行為,應及時向保險公司或監管部門舉報。
為了普及反保險欺詐知識,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聚焦重點領域,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教育宣傳活動。一是廣泛普及反保險欺詐知識,結合反保險詐騙犯罪專項活動和自身實際,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發布宣傳手冊、利用媒體平臺進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公眾廣泛傳播反保險欺詐的知識和理念,宣傳保險欺詐定義、表現形式、常見類型、防范手段等內容,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識別和防范保險欺詐的能力;二是積極展示反保險欺詐成果,通過成功打擊的保險欺詐案例、挽回的經濟損失等內容,加強警示教育;三是內外結合,既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宣傳,引導誠信投保、理賠,營造全民反詐氛圍,也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反欺詐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例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各級經營機構借助“國壽616客戶節”和“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等活動契機,積極組織開展反保險欺詐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專業人員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向市民揭示了保險欺詐的常見手法和危害,并介紹了防范欺詐的方法和技巧。同時,還設置了咨詢臺,為市民解答關于保險的疑問,提供專業的建議。
此外,該公司還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反保險欺詐的短視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廣大網民普及相關知識,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效提高了公眾對保險欺詐的認知度。
總之,反保險欺詐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政府部門、保險行業、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才能有效遏制保險欺詐行為的發生,守護保險市場的誠信底線,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保險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