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福利久久久精品,99视频/这里只精品24热在线,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我國巨災保險還有多大提升空間?

2024-10-23 16:18 來源:金融時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馬欣)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我國巨災保險還有多大提升空間?

2024年10月23日 16:18    來源: 金融時報    

  隨著自然災害的日益頻繁,巨災保險保障機制建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需豐富巨災保險的保障形式,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巨災保險保障機制。

  那么,如何通過保險的力量更好地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挑戰?巨災保險未來建設之路要如何走?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推動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 積極發揮保險防災減災救災作用”平行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巨災保險制度體系日臻完善

  “巨災保險是應對自然災害損失補償的重要工具。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及財富的不斷聚集,對于進一步發揮保險機制作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巨災保險保障體系、提升巨災保險保障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再保險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全面加強巨災保險前沿研究,總結國際經驗,梳理各地試點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巨災保險理論;要穩步推進地方試點,不斷完善居民住宅巨災保險,支持有意愿地方政府通過巨災保險共同體開展巨災保險試點;要不斷豐富風險分散渠道,鼓勵國內再保險公司加大對巨災風險支持力度,利用全球再保險市場分散風險,探索新型巨災風險分散方式;要夯實行業發展基礎,推動行業建立風險數據庫,開發迭代適合中國國情的巨災風險模型。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巨災保險保障機制已初步確立。早在2016年,原保監會、財政部印發《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推動地震巨災保險在全國落地運行。在此基礎上,今年2月,金融監管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范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巨災保險制度逐步從單一保險產品設計,向系統性制度建設轉變。在現有地震災因的基礎上,將洪水、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納入保障范圍,基本實現中國全域常見自然災害的全覆蓋,并將金融保險金額翻倍,進一步提高了保障程度。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今年1月至8月,巨災保險共同體為全國4283萬戶次居民提供了近9萬億元的巨災風險保障。

  “我國各地政府積極推動巨災保險試點工作,具有地方特點的區域性巨災保險制度試點創新持續深化,保險行業結合地區的風險特征,因地制宜設計一地一策的保險方案。”巨災保險共同體主席、中國人保財險執行董事、副總裁降彩石在論壇上介紹說,今年3月份,由巨災保險共同體承保的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巨災保險在河北省落地,為河北省7400萬群眾提供了人身+住房+財產三層巨災保險保障。除河北省外,寧波市的公共巨災保險形成了以自然災害為主要保障,疊加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見義勇為相關保險的1+3綜合保險保障方案,累計受理47.8萬戶居民報案,為34.3萬戶次居民提供了巨災賠付。

  進一步探索巨災風險減量

  近年來,全球巨災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的程度不斷上升,給人民群眾造成了較大損失。應急管理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3238.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倒塌房屋2.3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72.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931.6億元,遠高于2023年同期的382億元。

  面對自然災害頻發的狀況,我國保險業在應對災害事故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12184.48億元,同比增長32.77%。其中,財產險公司賠付支出5282.20億元,同比增長10.11%。財產險公司中的產險業務賠款4540.86億元,同比增長9.62%。

  但在業內專家看來,比災后賠付更有價值的是,將風險關口前移,探索風險減量可有效規避和減少災害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失。

  在論壇的成果發布環節,兩項風險減量服務舉措落地,進一步將巨災保險保障從傳統的災后補償,向災前、災中、災后全方位風險管理的延伸和拓展。

  具體來說,一是北京市氣象局和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建立氣候保險北京服務中心,共同打造氣候保險風險減量服務模式的北京樣板。二是“保險業服務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示范區暨氣候保險北京服務中心賦能門頭溝區巨災風險減量管理行動”正式啟動,北京市氣象局與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將依托氣候保險北京服務中心,通過構建風險減量服務閉環,助力門頭溝區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談及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能力,降彩石表示,保險業要持續加強基礎技術研究,多措并舉推進巨災風險減量工作,通過建立覆蓋災前、災中、災后的風險管理,整個保險服務鏈條積極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與此同時,結合5·12國家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時期,協助地方政府舉辦防災、防汛以及防臺風的演練、知識問答等活動,開展多種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助力提升群眾的巨災風險意識。

  此外,降彩石還呼吁,要構建減災防災大數據信息共享機制,保險行業還需要與相關部門協同構建全國統一的防災減災大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充分運用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形成災情災損數據庫,為災害研究和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023年全球保險業為巨災損失支付的費用超過了1000億美元,預計未來將繼續每年5%至7%的速度增長,全球巨災保險缺口正在不斷擴大。”瑞士再保險公司中國區總裁兼再保險業務首席執行官尚卓博(Beat Strebel)表示,除臺風、地震以及熱帶氣旋等災害外,次生災害亦頻繁發生,例如由地震所引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然而,這些次生災害目前尚未得到保險的充分保障。他呼吁,國內與國際的保險公司、再保公司以及公共機構應通力協作,應采取風險減量的長期策略,為應對自然災害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共同致力于降低保障缺口。

  巨災保險建設仍任重道遠

  巨災保險制度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及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所發揮的功能,正日益受到高度重視。今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登陸了海南文昌和廣東徐聞,給海南、廣東、廣西等地造成了嚴重的災害損失。保險業克服通信、電力、供水受損等困難,加大資源調配,開通綠色通道,簡化理賠程序,秉持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合理預賠的原則積極行動。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目前保險業已為“摩羯”臺風賠付和預賠付的保險款項超過32億元,較好地發揮了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

  在我國保險業應對災害事故作用愈發凸顯之際,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巨災保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據了解,全球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約為1200億美元,其中保險賠付約為600億美元,占比為50%左右,而我國保險賠付占災害經濟損失為10%左右。“與過去相比,尤其是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相比,我們的進步非常大,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相關負責人指出。

  降彩石也認為,我國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工作仍任重道遠,應持續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技術研究和跨行業協作,推動巨災保險在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具體說來,一是在宏觀層面,應加快推動巨災保險的立法,明確巨災保險的法律地位以及保障范圍、運作機制等,為巨災保險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并加強財政支持和相關配套政策,激勵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巨災保險。二是在中觀層面,建立巨災保險標準體系,推動共保體、政保合作、巨災債券等巨災保險機制的標準建設,并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專業隊伍建設,助力服務政府應急救災和災后恢復工作。三是在微觀層面,持續推動標準化巨災保險產品體系建設,豐富完善政策性和商業性巨災保險的供給,發揮保險行業資源集聚優勢,不斷提高風險減量服務能力。

  談及巨災保險發展的關鍵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方偉華認為,目前巨災保險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保費支出,希望未來各級政府根據事權和財權相匹配的原則,進一步厘清巨災保險的責任體系,更好地推動巨災保險平穩健康發展。(記者 孫榕)

 

(責任編輯:馬欣)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