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合理運用再保險分散風險;推動再保險公司加大產品、服務和技術創新力度。近日,2024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保險交易所等單位聯合主辦,以“全球合作 開放共贏”為主題,共同探討再保險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再保險中心加快建設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于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建設要素集聚、業務集中、交易活躍、規則完善的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隨后,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加速推進,正逐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保險市場,為我國再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全球風險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再保董事長和春雷表示,再保險天然具有國際化屬性,在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國家賦予的戰略機遇、再保險中心的加速建設以及公司國際化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國再保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中國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先行軍、排頭兵。
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災減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若干意見》的出臺,對未來我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和規劃,對于充分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前8個月,保險業已累計賠付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6.1%。
10月23日,中再產險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成為首批入駐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專業再保險機構。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表示,中再產險將協同境內外機構開展再保險交易,積極推動和參與業務規則、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助力上海再保險中心建設。
據王忠曜介紹,中再產險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在獲得批準設立后將加快推進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配合開展統一登記,助力再保險信息集成。中再產險將加快推進與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的系統對接工作,并按照監管部門的統一要求,開展再保險交易信息登記。二是穩步開展業務交易,助力業務交易中心建設。中再產險將加強已有的北京、新加坡、倫敦三大國際業務平臺與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的協同聯動,共同推動境內外再保險交易。三是參與交易標準制定,推動再保險標準化建設。中再產險將發揮在再保險市場長期經營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優勢,在操作流程、數據交互、賬務結算等環節積極參與研究制定再保險交易標準,加快再保險標準化建設。
服務供給不斷優化
從國際經驗來看,巨災保險是應對自然災害損失補償的一個重要工具。2022年“伊恩”颶風和2011年日本“311”地震災害中,保險業分別賠付了約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巨災造成的巨大損失僅靠巨災保險并不能完全分散風險,往往需要再保險進一步分散風險,補償損失。
在巨災保險制度建設過程中,金融監管總局指導行業通過相關保險業務發揮應對災害作用,為建立健全巨災保險保障體系積累經驗。今年9月份,超強臺風“摩羯”登陸海南文昌和廣東徐聞,這也是數十年來登陸我國最強的秋臺風。保險業克服通信、電力、供水受損等困難,主動作為,首次出臺了行業臺風災害的理賠指引,做到盡賠快賠預賠。截至9月26日,接報案9.8萬件,已賠和預賠24億元,較好地支持了風險減量和災后重建。
再保險在全力支持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完善巨災保險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和春雷介紹,近年來中國再保積極推動發行巨災債券,持續迭代研發和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不斷強化再保險功能作用,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全面服務風險減量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
10月23日,中國洪澇巨災模型2.0商業版在2024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主論壇上正式發布。中國洪澇巨災模型2.0突破了多項前沿技術,生成能夠反映中國季風氣候特征的萬年降水隨機事件集,搭建多類型、多尺度洪澇模型算法庫,采用高通量計算框架,實現洪澇保險損失更為全面、快速、精準的量化評估。模型已通過權威專家專業評審,具備了可商業化應用的條件。
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成立,是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從事“一帶一路”風險管理的行業平臺。中再產險擔任共同體管理機構,共同體匯集了23家成員公司力量,已累計為中國海外利益特殊風險提供了近1500億元的風險保障,逐漸建立和鞏固了在特殊風險領域的再保險首席地位。2024年,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成功推動了承保險種擴容至綠色項目工程險,為中資海外最大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再保險支持,該項工作入選服貿會綠色發展實踐案例。2024年,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承保項目57個,同比增長43%;保障境外資產規模741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保費收入2577萬元。
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全球化優勢,與政策性保險公司合作,保障出口企業的貿易信用風險和海外投資風險。2024年前三季度,已服務保障21.9萬家出口企業。此外,中再產險大力支持出口貨物貿易。2024年前三季度,累計為中歐班列1萬余班列、超100萬標準箱跨境貿易貨物提供近470億元風險保障;為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提供超40億元風險保障。
王忠曜介紹,中再產險自成立以來積極拓展境外財產再保險業務,2018年中國再保收購英國橋社集團,成為當時中國保險業最大的海外并購,逐步形成了倫敦、北京、新加坡三大國際業務平臺,與2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家合作伙伴保持業務往來,2023年境外財產再保險及橋社業務總保費收入超過230億元人民幣,2024年前三季度,境外財產再保險及橋社業務總保費收入超過220億元人民幣,增速超過15%。公司不斷推進境外業務組合的多元化,不僅深度參與國際財產再保險業務,而且在能源險、水險、航空險、政治暴力險等特險領域以及網絡保險等新興險種上也有參與。
10月29日,中國核保險共同體(以下簡稱“中國核共體”)年會在北京舉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再產險擔任中國核共體執行機構,充分發揮平臺優勢,落地“再保+科技+服務”模式,開展風險減量服務。中國核共體參與了法國、英國、瑞典、韓國、阿聯酋、南非等13個有核電國家的30余座核電廠及核燃料循環設施的核電廠現場風險檢驗服務,學習國際成熟核保險風險減量管理技術,并將相關技術運用在國內核電廠重大改造中。2023年為大亞灣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等國內大型核電站的改造工作提供風險改進建議。此外,中國核共體發揮保險人專業優勢,制定《核保險消防風險評估指引》中英文版等一系列行業標準,為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國內保險市場高質量發展既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要引進國外先進經驗。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再保險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獨特優勢,積極將國際成熟管理經驗和產品服務引入國內,反哺國內市場,推動國內再保險業發展。2023年,全球網絡安全保險市場規模超過130億美元,而國內網絡安全保險僅有不到3億元人民幣,仍處于起步階段。中再產險從橋社集團引進網絡安全保險成熟管理經驗、保險產品和承保技術,結合本土經驗,自主開發了網絡安全保險綜合條款,目前已成為業內的標準條款,成功落地了上海小微普惠網安保險、朝陽園專屬中小型網絡安全保險等一系列保險產品,形成了網絡安全保險的再保險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