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7日訊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和接受度越拉越高,人們已經開始將新能源車與智能手機相提并論,汽車不再單純的屬于傳統制造業,其范疇開始向消費電子行業延伸,智能汽車的估值也從硬件向軟件發展。
而隨著汽車智能化的加速,新能源車已超越手機和電腦,形成了增速最高的半導體終端需求。長信基金表示,目前較為主流的應用包含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其認為,汽車半導體的核心投資邏輯在于汽車的軟件化,汽車電子占整車成本比例從1970年的3%不斷提升,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60%。
根據長信基金介紹,相比傳統汽車分布式架構來說,新型汽車的結構是集中式架構,即把所有的功能打通,收音機、地圖等功能都受到集中的底層芯片的控制。新的汽車架構可以分為5個域:自動駕駛域、智能座艙域、車身域、底盤域、動力域。其中,自動駕駛域和智能座艙域是有望受益于汽車智能化趨勢,而實現高速增長的領域。
據悉,智能駕駛有0-5個級別,L3及以上才屬于自動駕駛,L2及以下都屬于輔助駕駛。從長信基金的調研情況看,目前L3到L5級別的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不到5%,遠低于新能源車整體的滲透率,因此板塊有望獲得遠高于新能源車行業整體的爆發式增長率。
智能駕駛的架構主要包括算法、計算機/域控制器和大量傳感器(包括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長信基金認為,在自動駕駛領中,域控制器和激光雷達的投資機會比較值得關注。
域控制器主要包含了智能駕駛的芯片,對算力要求極高,全球車企使用的主要是外資企業的芯片,基本上滿足L3、L4級別的智能駕駛需求。國內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大幅受益于智能駕駛芯片的放量增長。激光雷達方面,目前大多數車企L3和以上級別的智能駕駛方案都會選擇安裝激光雷達,主要是由于激光雷達具備距離識別功能,且反應非常迅速。對于L3級別和以上的車型,每個車通常要安裝3顆以上激光雷達,包括正面的主激光雷達和兩側的補盲雷達。
在投資標的方面,激光雷達可以拆分為激光器、接收器、芯片、MEMS振鏡、棱鏡轉鏡等,每個軟、硬件環節都有對應的供應商。
智能駕駛體現了駕駛技術方面的智能化,而智能座艙則直接將車艙轉化成了數字化平臺。座艙內所有可見的構造,包括語音交互、音響、顯示、導航、防碰撞、內飾燈、方向盤的加熱等,都屬于智能座艙的范疇,智能座艙的功能越來越豐富,甚至家庭影院都可以安裝到車中。
由于智能座艙僅占整車成本的3.6%-4.5%,但它的安裝卻對消費者體驗提升很大,因此車企添加智能座艙的意愿很強。過去幾年智能座艙滲透率提升非常快,目前中國乘用車的智能座艙滲透率約為50%。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座艙時代的汽車芯片供應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消費電子廠商的優勢遠高于傳統汽車電子廠商。主要是由于智能座艙對算力能力要求很高,而傳統消費電子廠商所擅長的手機芯片算力要求更高,應用在智能座艙中可謂是降維打擊,產業鏈上的相關公司成長性可期。
(責任編輯: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