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福利久久久精品,99视频/这里只精品24热在线,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港股大反攻,主題基金大幅“回血”,后市怎么走?

2024-05-21 07:26 來源:國際金融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康博)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港股大反攻,主題基金大幅“回血”,后市怎么走?

2024年05月21日 07:26    來源: 國際金融報    

  近期,港股主題基金憑借業績大漲頻繁“霸榜”,這與港股的強勢表現有明顯關聯。 

  數據顯示,自4月19日以來,港股近一個月迎來大反彈,恒生指數區間漲幅接近20%,反彈力度更大的恒生科技指數區間漲幅達23%。 

  港股后市是否還能繼續升溫? 

  港股久違大漲 

  眾多投資者終于迎來了港股久違的“春天”。 

  Choice數據顯示,自4月22日至5月6日,恒生指數實現連續十個交易日上漲,創下了自2018年2月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截至5月20日收盤,恒生指數區間漲幅達到19.84%,代表著成長科技股的恒生科技指數區間漲幅更是達到23.19%。港股突然反彈,也讓一些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跟著回暖,中概互聯ETF近一個月場內漲幅超過25%。 

  港股大漲帶動了港股主題基金的大反彈。以QDII基金為例,截至5月20日,多只恒生互聯網、恒生科技、中概互聯網主題ETF近一個月場內漲幅超過25%,且領跑同類QDII基金。以混合型基金為例,截至5月17日,近一個月凈值漲幅最多的是1只港股通主題基金,排在第二的是1只滬港深主題基金,多只滬港深和港股通主題基金區間凈值漲幅超過20%。主動股票型基金方面,也有多只港股通和滬港深主題基金漲幅超過10%。 

  雖然在近一個月港股大漲的帶動下,港股主題基金得以迎來大反彈,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港股已經沉淪了很久,此番大漲更像是“久旱逢甘露”。記者注意到,截至5月20日,不少名字中帶有“恒生”“港股通”等字樣的基金凈值依舊在1元以下,有一些基金凈值甚至仍處于“腰斬”以下,這些基金也“套住”了不少偏愛港股的投資者。 

  原因自然是與跌宕起伏的港股有關。自2021年2月18日恒生指數站上31183.36點的高位之后,便開啟一路震蕩下跌的走勢,并在2022年10月31日觸及14597.31點低位。恒生科技指數也曾在2021年2月18日站上11001.78點后一路震蕩下跌,最低跌至2720.38點。上述多只此輪凈值大漲的港股主題基金是在2021年上半年成立,成立至今正好經歷了一輪港股的下跌走勢。如今,眾多投資者終于等來了一場久違的反彈。 

  后市行情如何 

  港股此時突然大漲,讓眾多投資者既欣喜又擔憂,欣喜的是港股終于漲了,擔憂的是會不會又是短暫的一波行情。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港股大漲與前期跌幅大、估值便宜、政策利好持續上演等因素有關。因此,港股市場流動性得到改善,市場指數開始逐漸得到修復,而流動性危機一旦得到解決,市場的估值定價也會逐漸得到提升。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港股大漲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其一,港股估值處于底部區域,風險釋放充分,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其二,日元匯率的快速貶值,疊加人民幣匯率企穩走強,全球資金從日本股市轉向估值較低的港股;其三,公募基金增配港股,一季度權益類公募基金加大了港股的配置;其四,美國CPI增速放緩,市場對于后續降息預期有所加強,疊加中國經濟正企穩向好,中國資產整體估值不高,風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意味著中國資產向上的空間大于向下的風險,因此吸引了外資持續流入港股布局。 

  對于港股的后市,在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看來,“4月份至今的行情才算剛開始。”張憶東認為,真正的外資大規模流入中國資產、流入港股,可能是在今年三季度。 

  劉有華也認為,港股這輪牛市行情有望延續。“其一,從恒生指數的反彈力度來看,已經進入了技術性牛市;其二,流動性持續改善,外資機構紛紛唱多中國資產,有助于推動更多資金流入港股;其三,在政策的支持下,房地產有望企穩回暖,帶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復蘇,有助于增強市場對于中國資產的信心”。 

  從港股市場估值角度來看,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相關人士認為,目前仍然較低,預計2024年恒指市盈率或將不足9倍,仍具備較高吸引力,預期外資也有望進一步流入港股市場。基本面方面,港股許多企業對股東回報的重視程度增加,包括提高分紅和進行回購,預計2024年恒生指數的股息率有望超過4%。 

  相比海外市場,星石投資指出,A股和港股的估值處于低位,對各類利空信息已充分反應,疊加國內中期經濟基本面向好的趨勢,A股和港股已經具備了不錯的投資性價比。由于A股和港股中上市公司的成分有所區別,在進行投資時應該抓住兩個市場中更具優勢的“核心資產”,例如港股市場中的互聯網行業,以及A股市場中需求恢復但供給受限的消費服務板塊。 

  記者:夏悅超

(責任編輯:康博)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