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商務部、中國證監會、國務院國資委、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修訂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六部門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修訂后的辦法主要從五方面降低了投資門檻,旨在進一步拓寬外資投資證券市場渠道,發揮戰略投資渠道引資潛力,鼓勵外資開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Wind數據顯示,統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情況可以發現,三季度末外資機構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范圍整體有所擴大。從投資行為來看,不同于此前的刻板印象,部分外資機構似乎更偏好中小盤個股,更有機構成功捕捉到多只“牛股”。
外資投資范圍擴大
據悉,除了戰略投資和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外,外資機構通過QFII形式參與A股市場,是當前的主流方式之一。
Wind數據顯示,按照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為統計口徑,截至三季度末,已有30余家QFII機構在A股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上“榜上有名”。這些機構合計持有1250家(若多家外資機構持有同一家A股公司則重復計算)A股上市公司股份,創近兩年最高水平,較二季度末增加166家,為近兩年增加數量最多的一個季度。外資參與投資的上市公司范圍有所擴大,持股市值亦有所提升。
具體來看,不同外資機構之間的投資分化較為明顯。
按照上述統計口徑,相較于二季度末,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高盛、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等外資機構投資范圍有所擴大,持有A股上市公司數量均增加超30家,摩根士丹利持有A股上市公司數量更是新增超百家,為新增數量最多的一家外資機構。
摩根大通證券、花旗環球金融、美林證券國際等機構對A股的投資范圍則有所收窄,持有A股上市公司數量均較二季度末減少10余家。摩根大通證券投資A股公司數量由130家縮減至88家。
上述統計口徑之下,整體而言,三季度末持有A股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是高盛,共持有312家公司股份,合計持有市值超39億元。摩根士丹利緊隨其后,共持有222家公司股份,持股市值合計超51億元。巴克萊銀行持有220家公司股份,持股市值接近24億元。
相對偏好中小盤股票
縱觀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持倉情況,多數外資在三季度似乎更偏好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且許多公司股價僅為個位數。
以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為例,其近兩個季度參與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中,11月6日收盤流通市值最高的不足700億元。持有A股上市公司數量居前十位的外資機構中,除了兩家中東機構外,少有機構持股公司的流通市值超千億元。
中大盤股票似乎更受到中東機構的青睞。例如,阿布達比投資局近兩個季度參與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中,流通市值居前三位的均超過2000億元,分別為紫金礦業、中國人保、萬華化學。紫金礦業為其三季度末第一大持倉股,合計持股市值超25億元。
不過,與二季度末相比,阿布達比投資局也出現加倉中小盤股、減持大盤股的跡象。其在三季度末已退出中國人保、萬華化學前十大股東行列,并減持紫金礦業超460萬股。增持股份數量居前的公司流通市值均不足千億元。
股價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外資機構參與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中,超過200家公司的股價尚不足10元。
多次成功“擒牛”
在三季度末的外資持股名單中,不乏多只“大牛股”的身影。
例如,曾在三季度表現出色的深圳華強、國中水務、博士眼鏡,以及二季度股價一度漲超6倍的正丹股份,這些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均有多家QFII機構現身。
以高盛為例,對于深圳華強、博士眼鏡、正丹股份,其均是在三季度末新進前十大股東;至于國中水務,高盛早在二季度末已持有664.5萬股,并在三季度期間“翻倍式”加倉至1633.65萬股。
自9月中下旬開始狂飆的銀之杰,其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也曾出現高盛的身影。不過,從季報披露情況來看,高盛或在這波大漲中采取了減持措施,三季度末已退出銀之杰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摩根士丹利三季度末的持股中,同樣不乏博士眼鏡、四川長虹等近期表現較為亮眼的標的。巴克萊銀行三季度末的持股名單中,也出現了大眾交通、高新發展、上海貝嶺等下半年表現強勢的個股。
值得注意的是,展望后市,不少外資機構都表達了對A股相對樂觀的看法。有報道稱,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及團隊近日在研報中表示,預計未來12個月A股和港股市場的潛在回報率在20%左右,A股未來3個月的表現可能好于H股,維持對中國A股和H股的“超配”評級。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盧伯樂在11月的研報中表示,由于中國的刺激計劃正在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未來預計將以財政措施形式對經濟提供更多支持,現階段是將中國股票從中性提升為超配的較好時機。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