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老人不安則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則社會不安。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涉養老詐騙案件時有發生,受騙老年人遭受財產和精神的雙重侵害。為期半年的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正在進行中,黃河新聞網通過以案釋法,引導老年人提升防騙意識,捂緊“錢袋子”,守護“夕陽紅”。
稀里糊涂簽合同,錢沒了,房子也沒了
家住北京朝陽的趙阿姨接到周某打來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某資產管理公司業務員,強烈推薦公司的“以房養老”理財項目!鞍⒁棠恍枰梅孔幼鰝抵押就行,可以照常住,也能出租,公司每月發放養老金!薄拔覀冐撠熍苁掷m,經過公證,還有公司反擔保,零風險,高收益!”
幾經推介,趙阿姨對每月1萬多元的養老金心動了,于是被對方安排簽署了各項合同。趙阿姨的房子被評估價值500萬元,按照合同約定,這500萬元的貸款要轉入到公司的理財賬戶進行統一投資,公司按照預期年化6%支付理財收益。起初兩個月,趙阿姨確實收到了養老金,然而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第三個月卻收到一份催款通知書,一家貸款公司要求她盡快支付貸款利息,否則將通過仲裁或訴訟,以抵押房產優先受償。此時趙阿姨撥打周某電話,卻發現怎么也打不通。
真假以房養老如何辨別?
養老是擺在所有中國人面前的難題,原保監會2014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4個城市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2017年,試點擴至全國。時至今日,以房養老推廣并不理想,截至2020年底,參保保險版以房養老的老人未超過200人,推出產品的只有幸福人壽、中保人壽等個位數保險公司。
以房養老保險商業模式為:老人將自有住房抵押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按月或按年給付老人錢。等老人去世后,保險公司對房屋進行處置清算,或由繼承人償還已領取養老金后贖回房屋產權。
以房養老詐騙本質是套路貸+非法集資,涉及三方主體。老人與出資方簽訂借款合同,將房屋抵押給出資方,然后將所借資金投資養老公司,獲取理財收益作為養老金。養老公司向出資方支付高額借款利息,當無法償還時,出資方申請強制執行以房抵債。出資方和所謂養老公司要么是合作關系,惡意串通制造投資陷阱,要么揣著明白裝糊涂,故意放寬借貸審核。養老公司大量吸金投資失敗后,很可能資金鏈斷裂,導致龐氏騙局的泡泡破裂,暴雷跑路、人去樓空,留下老人們承受剩下的爛攤子。
老年人如何避開以房養老陷阱?
一看機構是否正規。老年人選購以房養老保險產品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保險機構的產品,可在銀保監會網站查詢產品備案。利用商業查詢平臺查看公司是否正常經營,是否涉案涉訴。
二看服務內容是保險還是理財。合同內存在“抵押-借貸-理財”多方復雜法律關系的一定不是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辦理過程中出現借款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理財合同的,別看了,直接走人。
三問服務細節。正規的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允許客戶提前退保、設置30天猶豫期、老人身故才能處置房產、繼承人贖回,不具備以上條款的保準是假的。
四防范風險。養老金收益遠高于商業銀行貸款的利息,8%以上就要格外小心。注意留存所簽署的合同,必要時要求簽署過程錄音錄像。發現公司拖延支付利息,出現違約、跑路等征兆,及時報案,積極維權。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