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9日訊 如何做好投資理財規劃,是千家萬戶共同關注的話題。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街采中發現,大部分受訪者都會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資理財,其中不少受訪者甚至會將一半以上的收入拿來投資。
2022年,資管新規全面落地,打破了“剛性兌付”,保本保息的“零風險”投資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街采中發現,受訪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后,有的更關注收益率,有的則更重視是否能保本。事實上,只有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才能讓咱們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節目于今日播出,本期節目的話題是“走出理財誤區 提升‘財商’‘財技’”。
中央財大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節目中向投資者強調,在追求收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理財的風險性,注重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平安理財市場總監姚芳更關注工薪家庭理財,她在節目中呼吁工薪家庭在兼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理財時著眼于長期,盡享穩穩的幸福。
樹立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理念
本期節目中,有這樣一個案例。2021年1月初,小明和小紅計劃次年結婚,由于距婚期還有一年的時間,兩人決定將準備用來結婚的20萬元購買理財產品,目的是賺點蜜月旅行費用。
小明看中的是一款業績比較基準較高的中高風險混合類理財產品。由于小明是第一次購買理財產品,需要做風險承受能力測評,且這款理財產品只有測評結果為成長型或進取型的客戶才能購買,因此,小明在做風險測評時,不顧小紅的勸阻,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如“是否有投資經驗”“是否能接受本金虧損”等,選擇了與事實不符的“是”。
當年四季度,小明購買的這只理財產品凈值下跌,甚至一度跌破初始凈值,他認為自己受到了欺騙,小紅則責怪小明當初不如實做風險測評,且錯把業績比較基準當做預期收益。雖然婚禮如期舉行,但蜜月旅行費用卻泡湯了。
黃震分析稱,上述案例中,小明的理財行為出現了三個問題。第一是理財觀還有一些不太正確的地方,沒有正確認識到高收益背后可能潛藏著高風險。第二是進行風險測評的時候做虛假回答,誤導了理財機構。第三是前面兩個問題導致小明在理財過程中出現了風險匹配的錯配,沒能實現適配性。
“通過這樣一個案例,我們可以得知,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黃震強調,在追求收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理財的風險性,特別是對于不同人群來說,理財可能對其生活和工作構成很大的影響。
對于老年人來說,黃震表示,理財的時候更應該重視理財的風險性,將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保證養老有保障。
對于年輕人來說,他認為,要加強對年輕群體的理財觀教育,要向他們強調理財的流動性與安全性的關系。
對于所有居民投資者而言,黃震提出,應幫助大家形成正確的收益、風險匹配觀念和提高風控能力,這對我國理財產業的發展和居民理財都會產生很大幫助。
工薪家庭理財需兼顧流動性和安全性
姚芳表示,工薪家庭需要養家、養娃、養老,都希望有辦法能快速積累財富,但風險與收益同源,任何追求財富速度或規模的手段,一定相對激進。
姚芳提醒大家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一是理性看待收益。既不能迷信歷史收益,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一方面,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不要把歷史收益和未來收益相提并論;另一方面,工薪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需要兼顧流動性和安全性。
二是理財著眼于長期。“我說的長期,類似于長跑,不要在乎短時間的快與慢。”姚芳解釋稱,比如目前銀行理財普遍在提供目標年化收益率3%-5%的解決方案,雖然多數是3個月、6個月、1年的定開產品,但如果隨時都能買入,著眼于長期,復利的回報依然可觀,同時兼顧流動性和穩定性,不失為是一種穩穩的幸福。
至于如何看待波動和風險測評,姚芳認為,受基本面、資金面和投資者情緒等多方面影響,波動是市場的基本屬性,既不存在沒有波動的市場,也不存在沒有波動的理財。只是在剛兌時代,理財階段性的波動被隱藏了;凈值化時代,資產管理打破剛兌,有明確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已成為歷史,波動從隱性走向顯性。“沒有一只產品能夠完全避免波動。”姚芳說道。
姚芳稱,“理財產品基于產品風險收益特征建立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方案,有一套嚴謹的評價標準來設立產品的風險等級;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可匹配購買的產品風險等級就不同。”她表示,正常情況下,客戶每年要更新一次風險評測,這是金融消費者了解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手段之一。
姚芳認為,面對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服務時,產品管理人、銷售渠道以及投資者本身三者都需要盡可能保持審慎,需要加強KYC(注:Know Your Customer,充分了解客戶)和KYP(注:Know Your Product,產品風險評估)的能力建設和打通應用,真正找到金融消費者和理財產品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從某種意義上講,資管機構的管理理念和投資者的理財理念,都面臨升級,也需要雙向奔赴。
節目簡介:
《金融消保大咖說》節目是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推出的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2022年-2023年共播出10期。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群眾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