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年來,我國非法集資案件高發頻發,嚴重危害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在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指導下,中國經濟網策劃推出系列宣傳教育短視頻節目——《明辨是“非”》,節目將以各類典型的非法集資案例為主要題材,開展防范非法集資知識普及和風險警示,提升全民“防非”意識和能力。
歲末年初,很多消費者期盼了一年的年終獎到手,要好好犒勞一下自己。但有些“坑”必須警惕,不然年終獎還沒捂熱,可能就掉進陷阱里了。
如今,不少消費者手里都有很多的充值會員卡,像餐廳吃飯充值返錢,理發店充值打折,還有健身房、游泳館、小孩的課外輔導班等。但近幾年預付卡問題也頻頻曝岀,成為消費投訴的重災區。個別不法分子甚至假借辦理預付卡或預付消費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活動。
北京市犯罪學研究會金融犯罪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姚東在接受中國經濟網的采訪時分析稱,預付卡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金融服務類預付卡,國家對這類預付卡有嚴格的法律規定。第二類是民事主體之間簽訂服務合同的預付費,像常見的健身卡、美容卡、飯店充值卡等就屬于此類。這類單用途預付卡是雙方達成的服務合同,消費者需要當心。當消費者進行這類消費,覺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的時候,可能正是需要格外留心的時候。
如果一個商家承諾在一段時間內返還消費者預付卡里的部分甚至全部本金,并且還會定期支付高額的收益,那很可能就是“預付消費類非法集資”。騙子們會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公開宣傳,夸大、虛構項目,讓消費者覺得機不可失,然后迷迷糊糊地交出了自己的錢財。
此類運作模式實際上是變相承諾高額回報,違背消費服務的價值規律,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想享受優質服務,又想從中賺錢,抱著“勤儉持家”的心態去占小便宜,最后可能會成為騙子的目標。結果不僅錢沒賺到,本金也打了水漂。
當然有些商家并非一開始就抱著“非法集資”的目的騙消費者辦卡儲值,但可能在經營過程中把錢挪作他用,最后資金鏈斷裂,或者生意垮了,不得不卷錢跑路。所以消費者自己需要多留心眼。
姚東認為,消費者預付類消費應注意與自身的經濟能力及實際需求相匹配。姚東特別提醒家長們在進行教育培訓類預消費時要注意選擇正規的、有信譽的教育機構,同時關注教學活動是否具有連續性,如果報一個班,三天兩頭換老師,就要小心了。
在預付消費時做到以下4點,將有助于大家避“坑”,守好自己的年終獎。
第一,消費者應盡量選擇規模大、信譽好、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不要輕信廣告和商家的口頭承諾,不受促銷的誘惑。
第二,每次充值金額不宜過多,謹慎選擇預付額度過高、服務周期過長的預付款消費。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量來購買預付款消費卡,不要貪便宜一下子大量購買,以避免承擔過多風險。
第三,簽訂預付卡合同時,應明確預付卡的功能、使用范圍、有效期限、退卡條件、違約責任等一系列事項。
第四,發現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異常時,最好及時向消協或者市場監管部門等反映情況,一旦商家有跑路傾向,要第一時間報警。
防范和遠離非法集資,別做下一個受害者。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收看中國經濟網防范非法集資系列視頻節目《明辨是“非”》。
(責任編輯: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