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通報了一則《關于警惕“債務和解”套路的風險提示》,提示稱,廣律(深圳)法務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廣律深圳公司”)及代理合作機構向信用卡、貸款逾期客戶預先收取服務費,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實現2.5折化解債務,事實上是以騙取客戶資金和加盟費為目的,目前因涉嫌犯罪被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公安分局立案偵查。
為此,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提醒,警惕“債務和解”風險,遠離各類非法“解債”“化債”“債務和解”套路。
事實上,類似的風險提示時常見諸各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的官網。
對此,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所謂“解債”業務,不僅不能“解”,而且大概率會被“套”得更深,債務人如果確實存在因經濟困難無法償還銀行債務的情形,可直接與銀行協商,銀行內部已出臺了相應的分期、減免等優惠政策。
2.5折“解債”背后涉非法集資
在上述風險提示發出之前的9月10日,寧夏警方宣布破獲一起非法集資犯罪案件。經警方調查發現,寧夏烽鳴公司、廣律深圳公司以“解債”為幌子,每單按照“解債”總額的25%收取服務費,并承諾債務人在6至18個月內化解債務,廣律深圳公司制定代理商傭金制度,搭建專門業務平臺記錄、發放業務傭金,累計在全國發展超2萬名代理商,收取2000余萬元代理費,向5000余名解債人收取超過2億元“解債”服務費。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廣律深圳公司、寧夏烽鳴公司大肆鼓吹的“解債”手段,正是利用了很多債務人急于還款又對相關政策法規似懂非懂的心理,通過向銀行惡意投訴或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方式,進一步取得債務人的信任,騙取客戶的資金。
在騙局中,受害對象均為信用不良或逾期的負債群體,多者負債近百萬元,少者負債近20萬元。絕大多數人抱著僥幸心理,以繼續借貸、刷信用卡等方式籌集資金,向廣律深圳公司支付“解債”服務費,使他們舊債未清、又添新債。騙局不僅耽誤了債務人的正常還款期限,而且對債務人財產進行了又一次侵害。
所謂解債,即化解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債務,解除其債權債務關系。類似的民間“解債”黑產,已經被數次提示風險。
比如,安徽省廣德市人民政府于去年3月在官網發布文章稱,解債的過程是不良資產處置的過程,不良資產處置是金融活動,因此需要持牌經營。“解債公司”并不是持牌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而是打著“債事處置”“不良資產處置”“資產清算”“風險管理”旗號,提供“解債服務”的公司,該類公司未曾獲得過金融管理部門審批許可,不是金融機構或地方金融組織,只是一般市場主體。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發布文章稱,目前市場上的非法解債機構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個人因為過度借債,導致負債無法償還,“解債機構”以向“客戶”提供債權債務抵消、托管、整合、化解、實物兌換等服務為名,承諾將“客戶”手中的債權債務轉化為持續現金流并定期返還收益,誘使“客戶”繳納咨詢費、保證金,甚至“投資入股”,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存在較大非法集資風險。
不僅沒“解”,反而“劫”走了服務費
廣東中漢律師事務所行政副主任何偉峰對第一財經說,“解債”黑產是銀行最為痛恨的存在,一方面,債務人本身都已經捉襟見肘,“解債”黑產卻還要對其進行一波搜刮;另一方面,“解債”黑產作出的大量惡意投訴,不僅損害了銀行的聲譽,同時也擾亂了金融秩序。
“因此,‘解債’黑產也是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主要打擊的方向之一。”何偉峰說。
據了解,“解債”的套路一般包括債務代還、第三方擔保財務兌現、易貨解債模式,如果債權人是銀行,“解債”公司還會采用惡意投訴等方式“威脅”銀行。
據何偉峰介紹,“解債”黑產首先會收取債務人3000元~4000元不等的服務費,如果債務減免成功,則根據減免金額的30%~40%再度收取相關費用,即便沒有減免成功,前述服務費也是不退還的。
何偉峰解釋說,“解債”黑產在面對銀行時,會以債務人名義向金融主管部門惡意投訴銀行。理由諸如軟暴力催收等,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方式向銀行施壓。在執行階段,“解債”黑產還會惡意投訴法院。上述行為都會造成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緊張,即便最后減免成功,也會損害債務人的信譽,導致債務人后續難以再向金融機構借款。
另外,“解債”黑產跑路是常態,“我有個客戶,他之前曾找了‘解債’黑產,也交了服務費,結果對方打了幾輪惡意投訴電話后,公司就消失不見了,客戶不僅債務問題沒有解決,還進了銀行的‘黑名單’。”何偉峰說。
據何偉峰介紹,事實上,目前銀行內部均出臺了很多債務減免的優惠政策,債務人只要撥打客服電話,銀行都會在短時間內予以回應,包括協商、停本停息、分期展期等,對于需要一次性還款的經濟困難客戶,還會根據客戶的具體狀況,諸如罹患重大疾病等,給予利息甚至本金一定程度的減免。
同時,何偉峰強調,由于銀行十分痛恨“解債”黑產,所以,在銀行和債務人協商債務減免的過程中,一旦出現“解債”黑產介入,那么銀行就不會再“松口”了,因為一旦對“解債”黑產妥協,那么,后面將會有大量的“解債”黑產蜂擁而至,銀行會非常被動。
斷供后的多元化債務處理
從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的上市銀行財報來看,個人貸款不良率呈現升勢,這也給了“解債”黑產趁虛而入的機會。
在住房按揭領域,42家上市銀行中,有21家披露了半年度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其中19家較年初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信用卡領域,民生銀行、工商銀行上半年的不良率均超過了3%,分別為3.24%、3.03%,較年初分別上升26個、58個基點。平安銀行、浦發銀行、重慶銀行、交通銀行、鄭州銀行、上海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均超過2%,較年初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在經營貸、消費貸領域,19家銀行公布了半年度經營貸不良率,其中15家較年初有所提升,16家公布了半年度消費貸不良率,10家較年初有所提升。
“事實上,現在法院的執行壓力也較大,我們發現,很多地方法院在涉及5萬元以內的信用貸款逾期時都傾向于不立案受理了,而是撮合銀行與債務人之間盡量協商解決,或是展期、或是減免,以時間換空間,而銀行也是基本同意的。”何偉峰說。
“尤其對于斷供的客戶,銀行會根據客戶的情況和還款意愿進行靈活處理。比如客戶暫時沒有工作,且還款意愿高,積極配合銀行處理債務,銀行一般不會立即處理斷供客戶的房產,而是給予一定的時間,暫停收取利息,如果客戶有工作能力,銀行甚至會與客戶重新簽訂房屋貸款合同,降低利率或是展期都是有可能的。”他說。
(責任編輯:張海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