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基金總經理林傳輝
2003年,被稱作公募基金業的“寒冬”之年。正是在這一年,廣發基金呱呱墜地。經過14年的發展,廣發基金已初步成為一家產品完備、具備多元投資能力和多資產配置能力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規模和業務結構上都取得了令人稱道的成績,躋身行業領先梯隊。
從公司籌建開始,林傳輝就一路陪伴著廣發基金的成長。14年的總經理生涯,也讓林傳輝成為整個公募行業中罕有的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經理之一。
在中國公募基金業即將迎來20周年之際,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林傳輝,傾聽他對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發展的展望。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新時代的大背景賦予各行各業更豐富的發展內涵。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之一和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主體,應積極投身這一偉大時代。”林傳輝表示。
在他看來,基金公司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基金行業成立20年來,在資產管理規模、投資能力建設、信托文化構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因此,基金公司要自覺地把自身發展放到時代大局之中,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這意味著,基金公司首先要主動防控風險,通過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規范投資運作、加大合規風控體系建設等,管控好個體風險和行業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轉型和深化改革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其次,要推動資金脫虛向實,杜絕監管套利等經營行為,積極促進直接融資功能的提升,支持實體企業降杠桿、降成本。最后,要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支持建設制造強國等國家發展戰略。
基金公司的第二個任務是,在服務居民理財、助力養老金資產保值增值方面要有新作為。隨著人們投資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多元化,基金行業需要不斷優化供給體系,在過往積累的股票、債券投資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投資領域和業務前沿。基金公司應把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專業的投資管理,切實幫助客戶獲得長期穩健收益。
基金公司的第三個任務是,在參與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的基礎上,不斷總結養老金投資經驗,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投資管理能力,并積極投身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設發展,以專業能力助力全社會養老金資產的保值增值。
基金公司的第四個任務是,在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引領資管行業發展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公募基金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簡單地追求規模的增長,弱化了資管能力的鍛造和提升。比如,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持有A股市值的占比逐漸下降,未能充分體現資源配置、價值投資的買方力量。
林傳輝認為,伴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持續推進和資產管理行業回歸本源,基金公司要把握時代賦予的寶貴機遇,將發展理念由追求速度和規模轉變為追求高質量發展,將20年積累的主動管理經驗發揚光大,切實發揮機構投資者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源配置等功能,為國家的強盛作出更大的貢獻。
切實解決資管需求矛盾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財富不斷積累,人們對投資理財的需求也呈現出新的特點。”林傳輝告訴記者。這些新特點包括:一是投資者對投資品類的需求更加多元,從早期的以股票投資為主,發展到余額理財、境外投資、另類投資等多樣化理財需求。二是投資的個性化程度不斷加深,特別是隨著客戶主體的多元化,不同投資者具有不同的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三是對長期穩健收益有更高要求,除了獲得單一資產的回報,還希望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服務,獲取養老、教育等各類場景下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然而,與客戶的需求相比,國內資產管理行業還存在較大的完善空間。林傳輝舉例稱,資管行業的短板目前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一是資管機構的投資能力仍主要集中在股票、債券、貨幣方面,海外投資、商品、REITs等另類投資亟待發展。二是產品類型的多元化不足,同質化較為嚴重。三是資產配置業務發展歷史較短,相應的投資能力還需進一步錘煉。四是產品凈值波動性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客戶的理財體驗。
基于上述矛盾,林傳輝認為,基金行業迫切需要豐富投資供給,通過積極有效的資產配置,滿足人們日益增長、日趨多元的財富管理需求。
具體而言,有四大方向值得探索。一是在監管允許的范圍內,擴大業務邊界,豐富底層資產,著力開發海外投資及另類投資產品。二是加強產品的工具屬性,嚴格契約,明晰風格。三是在量化策略、對沖策略日臻成熟的背景下,增強絕對收益獲取能力。四是發展FOF、MOM等配置型產品,在降低組合波動的同時為投資者獲取穩健的長期回報。
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近年來,金融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
林傳輝表示,基金公司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的參與主體,肩負著公眾投資者重托,承載著服務大眾理財、優化資源配置等重大使命,應從四大方面入手,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首先,降低投資杠桿,緩釋金融風險。具體而言,一方面從產品設計入手,限制發展杠桿型基金產品;另一方面,從基金投資入手,根據自身風控能力,合理下移投資組合的杠桿率,減少收益波動,加大流動性風險的管控。
其次,回歸本源,增強為實體經濟 “供血”的能力。資金在金融體系的自我循環扭曲了資金定價,推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同時也拉長了資金鏈條,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因此,基金行業要積極回歸主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當前基金業應弱化對規模排名的關注,減少某一時點銀行與貨幣基金之間的大額資金騰挪。當然,加大權益類投資也是基金公司一大任務。以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遵循產業發展邏輯,將資金配置到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此外,在助力上市公司成長、踐行社會責任(ESG)投資等方面,公募基金同樣可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第三,杜絕套利的行為模式,回歸資產管理本源。前幾年大資管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分業監管模式下各類機構開展業務的標準和規則各異,由此催生出層層嵌套的制度套利模式。未來,基金行業要將經營重心回歸資產管理本源,切實做好為大眾理財的本職工作。
最后,公募基金要通過子公司豐富業務內涵,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比如,順應國家住房政策導向,探索REITs業務,積極開展其他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存量資產,加大股權投資等,這些都是未來值得探索的方向。
創新要務實求真
林傳輝認為,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基金行業的創新應緊扣新時代背景。“創新要能夠切實解決需求,其中包括解決居民理財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林傳輝說,在服務居民理財方面,公募基金既要以產品創新優化供給,滿足投資者多元的理財需求,也要以服務模式創新彌補行業的投顧短板,通過FOF、MOM、智能投顧等方式提供資產配置服務,解決投資者“選基難、擇時難”等問題,提升客戶的盈利體驗。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他認為,公募基金既要創設新的投資工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等,也要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投資理念,構建ESG投資體系以支持綠色發展。
林傳輝強調,創新要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風險防范能力。“對比美國等成熟市場,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的運行效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金融科技正在成為提升投資、運營、服務效率和風險防范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望引領行業的創新方向。”他說。
開放帶來機遇和挑戰
國際化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由階段。林傳輝表示,在國家有序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過程中,基金公司也應緊跟政策節奏,積極進取。
“面對國際化浪潮,基金行業既迎來機遇也面臨挑戰。”林傳輝認為,從“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角度觀察,“走出去”擴大了投資區域,豐富了投資工具,使基金公司的投資能力圈得以延伸,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另外,基金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面臨熟悉監管制度環境、國際人才匱乏、國際品牌和知名度較弱等挑戰。
而“引進來”的過程,同樣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林傳輝說,就機遇而言,一是QFII/RQFII制度不斷完善、互聯互通、A股納入MSCI指數等,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為基金行業獲取海外資金提供了有利條件。二是伴隨海外專業機構客戶的增加,其先進的投資理念和管理人遴選體系將促使內地基金公司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
就挑戰而言,國家放開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海外資管機構的到來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目前已有10家外商獨資機構獲得私募資管牌照。隨著在華業務的擴張,外資機構對投研人才的需求將日益迫切。此外,外資機構往往具備先進的投資理念和方法、豐富的全球投資經驗及歷經市場考驗的風控能力等,在服務大型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客戶方面更具優勢。可以預計,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林傳輝說。
“不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基金公司都應該主動擁抱國際化大趨勢,鍛造投資能力,加強產品創新,提升客戶營銷服務水平,在全球資管競爭中由一個旁觀者、跟隨者,逐漸轉變為參與者、引領者。”林傳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