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董柴玲
9月21日,華住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住”)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2042.21萬股,每股發行價297港元,預期9月22日上市。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3.39倍認購,預計將收取全球發售凈所得款項約59.25億港元(經扣除全球發售應付的承銷費用及其他估計開支,且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
這是華住繼2010年登陸美股上市后,正式啟動赴港二次上市計劃。9月10日,華住通過港交所聆訊,緊接著公司發公告稱,將在全球發售股份2042.2萬股,融資規模最高超86億港元,高盛及招銀國際為此次發行聯席保薦人。
從2005年創立至今,華住成為國內第二大和全球第九大酒店集團,目前經營超過20個酒店品牌組合,涵蓋漢庭、全季、水晶、禧玥等多個品牌,并擁有6187家在營酒店,包括758家租賃及自有酒店及5429家管理加盟酒店及特許經營酒店。
對于本次募集所得款項用途,華住稱,“約40%將用于支持公司的資本支出及開支,以加強公司的酒店網絡包括新酒店開業以及現有酒店的升級及持續維護;約30%將用于償還公司于2019年12月提取的5億美元循環信貸融資的一部分;約20%將用于增強公司的技術平臺,包括華住會;約10%將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從近年來在海內外并購舉動來看,華住的企業版圖正加速擴張。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之下,酒店行業遭受不小沖擊,而對于上半年陷入虧損狀態的華住來說,此次赴港融資“補血”可謂至關重要。
債務承壓海外受困 上半年凈虧26.54億元
華住旗下擁有經濟型、中高檔等類型酒店,營收規模達百億元。經歷2020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后,華住陷入經營困局。招股書顯示,華住在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21.58億元,二季度虧損5.54億元,合計凈虧損達26.54億元。
華住主要開展租賃及自有酒店、管理加盟酒店、特許經營酒店經營等業務,其中租賃經營的酒店收入占比近7成。今年一季度,租賃及自有酒店帶來的收入為15.16億元,二季度減少18.5%至12.36億元。
在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經營方面,二季度該部分凈收入為6.67億元,較一季度的4.65億元增長45.4%,但和2019年同期相比仍下滑15.8%。
華住在招股書中稱,“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2月份高峰期臨時關閉超2000家酒店。截至今年上半年,華住集團酒店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為137元,低于2019年同期的196元。”
作為酒店行業龍頭,華住在近三年的業績呈上升趨勢。2017-2019年,公司的凈收入分別為82.29億元、100.63億元和112.12億元;酒店規模從2017年的3746家酒店擴展至2019年的5618家,復合年增長率達22.5%,在全球所有公開上市酒店集團位列第一。
但進入2020年后,華住的業績陷入低迷。截至上半年,公司凈收入為28.59億元,同比下滑31.7%。其中一季度凈收入20.13億元,二季度凈收入為19.53億元,較一季度減少3.0%。
對此,華住表示,“凈收入減少主要由于自2020年3月起及于2020年第二季度整個期間德意志酒店受到疫情嚴重打擊。”
德意志酒店加入華住麾下的時間為2020年1月2日,華住斥資約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5億元)完成收購,試圖向海外布局高端酒店領域。然而將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納入囊中后不久,疫情的出現使得新業務的展開未達預期。
數據顯示,在華住二季度4.94億元的經營虧損中,來自德意志酒店的損失占到57.9%。截至目前,約79%的德意志酒店恢復營運,入住率約為29%,低于華住國內酒店運營水平。
對比國內酒店業處于逐漸復蘇的趨勢,華住集團酒店入住率開始回暖,6月初入住率恢復至83%,上半年已有約96%共5700家酒店恢復營運。
而在等待業績回暖之際,華住的現金流不斷承壓。Wind數據顯示,華住在2020年二季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8.34億元,而一季度為-13.46億元。上半年,公司凈流動負債額達到59.85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6.99億元,流動負債達到143.5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2%。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投資者網》分析稱:“華住此前巨額收購德意志酒店,使原本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公司賬上缺少足夠可短期變現的資金以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此時IPO成了必選項。”
回顧此前回歸的多只中概股,網易、京東、螞蟻集團等均選擇赴港二次上市。況玉清表示:“回港上市既可以規避一些在美上市的政治風險,一旦情況有變,將在美注冊的股票可以快速轉移到香港注冊并交易,這個技術難度不會太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公司愿意回港上市的原因,同時可借助香港IPO募集一部分資金補充資本實力。”
行業迎來洗牌 新增2300余家酒店
上半年疫情使酒店行業遇冷,包括華住在內的行業龍頭業績均出現大幅下滑,但其擴張腳步并未停止。
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華住正在開發2375家新酒店,包括54家租賃及自有酒店以及2321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華住以經濟型連鎖酒店起家,其中漢庭酒店為支柱品牌,規模占比約4成。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在全球公開上市酒店集團的所有經濟型酒店品牌中,漢庭酒店擁有的酒店數量位列第一。
在競爭激烈的酒店行業,華住以管理加盟的模式擴大陣營。從2017年到2019年,華住凈增加1872家酒店,其中99.1%為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天風研報分析稱,酒店集團成長大多依靠聯盟連鎖體系的支撐,通過加盟資金實現快速拓展,并降低酒店管理公司的運營成本。目前已上市的錦江酒店、華住集團和首旅如家,其加盟酒店占比均超過8成。
疫情之下,華住對新增門店計劃并未松懈。比較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在營酒店數量,二季度凈增加234家酒店。
天風證券研報稱,“疫情倒逼行業洗牌,集中度有望提升,而中端酒店的發展有望成為各酒店集團重要的競爭領域。”
艾媒咨詢分析稱,在疫情影響下,單體酒店、民宿營收嚴重下滑,行業或將面臨重新洗牌。疫情期間,中國高端酒店市場營業收入保持在1500億元左右,總體需求較為平穩,變化不大。而中端酒店體現了較好的靈活抗壓能力,在未來的酒店消費升級市場中將具有一定的優勢。
縱觀國內酒店業市場,目前已形成錦江、華住和首旅如家三大龍頭競爭的格局,中端酒店的連鎖化程度不斷提高。從各企業發布的中報來看,中端酒店的占比持續爬升。
其中錦江酒店在上半年中端酒店凈開業數為352家,中端酒店凈開業數達352家;目前擁有中端酒店3915家,占比達44.39%。而首旅酒店在上半年新開店數量為250家,其中90家為中高端酒店。
從城市分布來看,向下沉市場掘金亦是一大趨勢。國信證券研報稱,非一線和非省會城市的規模以上酒店房量為1103萬間,占比為63%。同時其他省會和其他城鎮酒店連鎖化率分別為28%和17%,低于一線城市的38%,可見三四線下沉空間廣闊。
對華住未來展望,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季琦在2019年12月對外稱:“未來3年內,華住計劃將開店數量提升至10000家,真正實現‘萬家燈火’。”此外,華住將在2020年下沉至全國各地三四線城市。
而在此次赴港二次上市的契機下,以及商旅住宿需求逐漸恢復之時,華住是否能夠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尚待市場檢驗。對公司后續上市規劃等問題,《投資者網》聯系華住集團公關部門,但一直未得到回復。(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