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通過眾多投資者的發掘、定價與交易,為實體經濟發展配置金融資源,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市場的“穩定器”與“壓艙石”,長期資金的入市與運作關乎市場健康運行、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并最終實現從長期資金向長期資本的轉化。在當前堅定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思路指引下,科技創新具有難度較高、周期較長的特性,這決定了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長期資金給予穩定支持。強化一級市場配資能力、二級市場定價能力,形成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良性循環,從而構建吸引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環境,亦是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下對金融市場功能的內在要求。
于全球不同市場而言,中長期資金的存在是市場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參與市場投資的中長期資金主要包括養老金、保險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通常具備投資規模大、投資期限長、風險承受能力強的特點,對未來長周期穩定回報要求較高,而對短期投資收益的波動敏感度較弱。負債端特性決定長期資金進入股市的先決條件是市場能夠提供具有長期穩定回報特征的投資機會。發達市場的長期資金較早進入證券市場,并通過債券與股票投資的資產配置實現收益增厚的目標。
然而,當前中國資本市場在吸引長期資金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2024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武建力披露,國內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參與權益市場投資比例僅為10%左右,遠低于30%至50%的國際平均水平。在投資者持倉結構方面,中國當前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超過61%,遠高于美國25%的零售投資者市值占比。長期資金配置股票市場資產比例較低,市場缺少具有長期趨勢的資金支持;同時,散戶占比高、中長期穩定投資力量偏弱導致的市場波動、風格切換快,又進一步加劇市場的短期投機行為,削弱了市場防風險能力,更不利于吸引中長期資金的投資。
中長期資金入市:社保基金與保險資金持續參與,公募基金與銀行理財長期性欠佳
當前參與市場投資的長期資金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公募基金與銀行理財。綜合來看,社保基金在支持資本市場平穩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相對有限,而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在形成資本市場長期支持方面仍具有一些困難。
(1)社保基金:加大股市投資布局力度,支持資本市場平穩發展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資金久期較長且規模較大,具有長期資金的特性。2023年12月,財政部發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將社保基金股票類、股權類資產的最大投資比例分別放寬至40%、30%。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23年度報告》,2023年,基金投資收益額250.11億元,投資收益率0.96%,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7.36%,累計投資收益額16,825.76億元。其中提到,“股票投資方面,社保基金堅定看好國內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優勢,從長周期角度對國內股票進行投資,抓住長期配置價值窗口期,在震蕩市場中逆勢布局。”
當前,社保基金正在加大對股市投資的布局力度。據證券時報統計,社保基金2024年三季度末現身逾600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合計持股量近114億股,持股市值達到1886億元。第三季度社保基金新進90股、增持201股,其中58股已被社保基金連續持有20個季度以上。 在當前環境下社保基金提升入市規模,充分貫徹了中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有助于改善投資者結構,強化投資行為長期性和市場內在穩定性,幫助形成中長期資金更好發揮引領作用的局面。伴隨股票類、股權類資產投資比例的提高,社保基金入市將能夠更好發揮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的作用,助推我國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
(2)保險資金:入市規模仍有提升空間,監管條件與考核標準優化是關鍵
保險資金包括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公積金、未分配利潤、各項準備金以及其他資金,其資產配置以債券、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和銀行存款為主。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4)》數據,截至2023年末,保險資金債券投資規模11.86萬億元,占比45.36%;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規模3.80萬億元,占比14.53%;銀行存款規模4萬億元,占比15.29%,而股票、公募基金、金融產品和股權的持有比例則規模較小。當前,保險資金持有權益類資產的比例與監管機構規定上限仍有很大空間。
以資本約束、風險評估、分析檢查和信息披露為主要機制的償付能力監管是現代保險監管的核心,在防控保險行業金融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償付能力監管的嚴格制約下,保險資金難以靈活運用資金,權益資產配置和資金入市規模有待提升。2023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在保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50%監管標準不變的基礎上,從差異化調節最低資本要求、優化資本計量標準和優化風險因子三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及闡述。伴隨著“償二代二期工程”的實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完善進程正在向前推進。
此外,考核標準的限制也增強了保險資金入市謹慎和對短期收益的追求,較難保持長期資金的穩定特點。盡管保險業資產負債具有長期性,但是目前我國對保險公司“當年度指標”的考核評價標準更為短期,評價周期與跨周期投資的匹配度還有改進空間,適當拉長保險資金的考核周期,才有利于險資真正發揮“長錢”作用。2023年10月,財政部發布《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確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實施3年長周期考核,引導提升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因此,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需要進一步疏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完善考核評估機制和權益投資監管制度,優化保險資金會計核算機制,督促指導國有保險公司優化長周期考核機制,促進保險機構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
(3)公募基金:多層因素導致較難形成長期資金,監管規范持續推動公募基金改革
公募基金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其資金規模持續增長。據2023年公募基金年報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規模已達27.27萬億元,同比增長5.89%;2024年,公募基金規模繼續增長,截至9月底,規模創出32.07萬億元的新高。然而,盡管當前公募基金資金體量大,但在形成穩定的長線資金方面仍有難點。
這一現象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從營銷導向方面來看,當前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激烈,營銷任務仍然是基金行業競爭的主要領域之一。股市高點、市場情緒高漲時公募基金發行更多,在低點時承擔較大贖回壓力,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募基金作為長線資金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從資金來源和投資者結構看,公募基金以散戶化投資為主,長期機構資金占比很小。養老金、保險資金等有長期配置需求的資金主要通過專戶管理,對公募基金的支持有限,同時高達7.59億人的個人投資者并未將基金作為長期配置工具,平均持有期較短。據清華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統計,41%的用戶持有一只基金最長時間低于1年,短期化的投資行為導致公募基金負債端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難以實施長期投資策略。而從行業競爭與考核機制來看,公募基金面臨著即時收益與價值投資之間長短期利益的矛盾,對短期規模和相對業績的追求導致基金經理更傾向于追逐熱點、進行短期交易,而忽視了對企業長期價值的挖掘和投資,從而影響了公募基金作為長線資金的穩定性。
當前為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監管部門已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指引,公募基金長線資金入市方面的表現也初步逐步改善。國務院出臺的“新國九條”中再次提出支持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長錢長投”,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2024年9月底,《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特別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等相關舉措。這些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公募基金吸引和固化長期資金,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深度,對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4)銀行理財:持續加碼權益投資,市場整體仍在積極調整期
銀行理財作為我國金融市場形成時間較短的投資主體,當前仍在積極調整與轉變。隨著2018年資管新規的落地實施,銀行理財向凈值型產品轉型,投資范圍也不斷拓寬,開始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這為長線資金入市奠定了一定基礎。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截至2024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到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這一規模的增長顯示了銀行理財在吸引資金、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方面的重要角色。
當前銀行理財的長線資金入市呈現出較為復雜的態勢。從積極方面來看,多家理財公司正加碼權益投資,“含權”理財產品不斷涌現,銀行理財資金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度在逐漸提升。同時,養老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也為銀行理財長線資金入市提供了新的契機。然而,銀行理財長線資金入市也面臨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相對較低、個人投資者仍占據絕對主體地位、大部分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的產品認知仍以固定收益類為主等問題,同時考核機制中對短期業績的關注也對長線資金入市產生了一定影響,“理財基金化”的趨勢限制了銀行理財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不利于長線資金入市。
促進銀行理財長線資金入市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引導銀行理財公司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優化考核機制,鼓勵其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長期配置力度。銀行理財公司自身也應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的認知和接受度,同時拓寬銷售渠道,吸引更多元化風險偏好的客群購買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為長線資金入市創造更好的條件。
美國經驗參考:并購重組強化資源整合與市場銜接,穩定負債端為形成長期資金基礎
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良好的循環機制,以及穩定的機構投資者,是美國資本市場的堅實基礎,其發展經驗亦對建設我國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銜接方面,美國的私募基金退出策略以并購和S基金為主,成熟的退出模式也為中長期投資者構建充分且健全的選擇機制。在美國市場,私募股權基金的第一大退出路徑是通過并購退出,第二是通過PE二級市場接盤,最后為IPO。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美國私募股權項目IPO退出的占比僅有3%,而并購退出占比約為65%。這種以并購為主的退出方式,不僅為私募基金提供了穩定的退出渠道,也促進了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從而將最具有優勢的上市公司推向IPO。并購退出模式在美國的盛行,反映了其資本市場的成熟度和企業間資源整合的需求。通過并購,企業能夠快速整合外部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私募基金提供了實現投資回報的有效途徑。這種退出模式的成功,也為我國的私募基金退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特別是在增強資源整合和提升市場效率方面。
成熟投資機構穩定的負債端,是美國資本市場形成長期資金、并向長期資本轉化的堅實基礎。與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不同,機構投資者在美國二級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截至2023年,美國市場中結構投資者占比為60%左右;從2018年開始,美國市場個人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即穩定在40%左右。機構投資者包括共同基金、ETF、封閉式基金、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資產管理機構,養老基金與保險基金亦為重要參與主體。其中,養老基金的參與是美國機構化程度較高的重要原因。自1935年《社會保障法》后,美國逐步形成并完善“三支柱”體系,其中:第二支柱主要投資于股票和共同基金,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美國雇主發起式養老金投資金額用于股票投資的比例為30.5%,共同基金投資比例為20.4%;第三支柱主要配置共同基金、股票與債券,至2023年,配置于共同基金的比例達到43.1%,配置于股票、債券等其他資產的比例共計48.4%。養老金通過投資共同基金與直接參與股票市場投資,成為美國資本市場長線資金的主力之一。此外,養老金、慈善捐贈基金和保險公司資金亦通過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長線資金參與一級市場建設。2023年,養老金、慈善捐贈基金和保險公司資金出資額占海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累計出資額的79%。
在強化并購重組、穩定負債端方面,我國近年來亦在進行積極的改革和努力,推動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優化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機制,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的健全;通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進一步鼓勵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強市場穩定性。這些努力旨在構建更加成熟和穩定的資本市場體系,以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構建良好的市場循環機制,促進中長期資金管理水平提升,培育耐心資本多元化布局
為了有效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首先應補全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之間存在的斷層,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健全的資本市場融資體系,應當覆蓋科技型企業從早期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PE)到IPO及上市后融資的各個階段,從而形成科技與產業、金融之間的良性循環。在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繼續推進市場機制改革,完善科技型企業的上市融資、債券發行和并購重組的“綠色通道”,提高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效率,健全“募、投、管、退”投資者選擇機制。拓寬股權投資退出渠道,提高并購重組效率,進一步積極完善并購重組的支持政策,提高并購重組估值的包容性,豐富并購重組支付工具,鼓勵并購基金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注重發揮私募股權創投基金股份減持和投資期限“反向掛鉤”機制的作用,以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中長期資金,尤其是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管理水平的提升直接關系到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對于養老金投資,提升養老金投資管理水平,拓寬投資范圍,不僅是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資本市場穩定性的關鍵。個人養老賬戶應兼具保險和投資功能,提供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多樣化選擇,允許個人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經濟狀況自主決定資產配置比例。通過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建立多維指標維護的資產管理系統,調整資產運營中權益資產的長期配置比例,完善基金評價和篩選體系,推出長周期養老目標基金等產品,并制定供投資者參考的業績標準。
進一步地,引導投資主體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對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促進市場的穩定,還能夠為新質生產力企業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構建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建立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鼓勵市場投資主體采取更為理性和價值導向的投資策略,提高他們對技術和創新長遠價值的認識和影響,促進對長期投資理念的轉變。我們應該鼓勵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增加對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科創企業的投資,支持具有創新屬性和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培育耐心資本多元化來源和合理布局也是關鍵,包括社保基金、保險資金、養老金、企業年金、政府引導基金等。特別需要鼓勵國資出資和政府投資基金發揮引導作用,促進暢通私募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環,積極發揮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在挖掘、培育、支持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方面的獨特作用。同時,推動有關方面針對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等中長期資金特點,優化入市政策安排,促進投融資平衡發展。打通耐心資本入市的制度堵點痛點,明確耐心資本進入資本市場的合法性、投資范圍、投資比例等關鍵要素,優化保險資金、養老金股票投資在績效考核、投資運作等方面的制度環境,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加明確和有利的條件。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