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政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專家認為,這些政策措施釋放了民間資本直接設立民營銀行成為可能的信號,民間資本多年來的“銀行夢”有望加快實現。
推動民資進入金融業釋放什么信號?
“國務院此次首提探索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意味著政府將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民營銀行可以不由銀行金融機構發起設立,而是由民間資本來主導設立,這有可能是未來金融改革的主要突破口。”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記者說。
近些年來,民間資本設立民營銀行雖然一直有諸多鼓勵政策的支持,但卻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各種被稱之為“玻璃門”“彈簧門”的障礙讓民間資本的“銀行夢”始終無法實現。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認為,此前民資進入金融業一直存在“玻璃門”障礙,國務院這次提出可以由民間資本設立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意義重大,民資的“銀行夢”有望加快實現。
設立民營銀行意義幾何?
6月初,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在上海首屆外灘國際金融峰會上表示:“如果金融市場能充分開放,保證國有資本、境外資本、民營資本公平競爭,會給金融行業以及整個經濟帶來持久旺盛的活力。”
事實上,我國民間資本很早就已經進入了銀行業,但真正由民營控股的金融機構并不多,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玻璃門”始終沒有打破。
劉勝軍認為,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最主要的是要解決金融體系存在的缺陷。
“現在的銀行體系是限制準入的,這就形成一個壟斷格局,銀行很輕松地靠牌照就能夠賺到非常高的利潤。要打破這個局面,就要放開準入,這個行業的競爭者越多,效率就越高。”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說。
奚君羊認為,建立更多的民營銀行可以促進銀行業競爭,倒逼銀行提高經營效率,此外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后,銀行的服務質量也會相應改善。
啟動民營銀行試點呼聲再起
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今年3月份曾提議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創辦民營銀行。
專家認為,無論是致力于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還是著眼于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和促進實體經濟轉型這一大局,民營銀行試點都有必要盡快啟動。
奚君羊指出,有人擔心如果完全放開民營銀行的組建,可能導致“一哄而上”的逐利局面和關聯交易等風險。對此他建議,可以采取漸進有序的方式,初期可以先試點,再對相關監管管理做出調整。要對民間資本的股東資質設立一定的準入標準,如資本金要求,高管要有多少年的金融從業經驗,主要的資本出資方要有從事多少年以上的金融相關行業的經歷等等。
劉勝軍也認為,設立民營銀行的大方向是對的,但具體操作過程中還需要一些細則來規范引導。文/新華社記者 王淑娟